簡單點兒說,這小說不是爆款,但因為年代感很足,封面人物還是一位戴著頭巾的農村婦女,寡婦二字不能出現在名字上,所以改為了春芽,因為春雅太雅致了,春芽更符合農村婦女的名字,所以出版之前,這名字就這么被換了。
出版社的成本已經賺回來了,起碼迄今為止,他們并沒有賠錢,等著三萬冊賣完,她就能拿到自己的出版費了。
扣除人家的原始成本,怎么著,她也能拿到四五萬塊錢。
也因為效果比他們想象的好,所以很快就跟她約稿了,汪婷的第二本小說,也在創作中,這次不寫農村,而是寫知青返城的故事。
以后不說多,一年一部小說,她已經很滿足了。
起碼在她考上大學之前,就靠這個行當賺大錢。
初中階段,小錢就是賣菜、賣涼皮,顧得上生活費就行。
以前有想過批發文具,后來覺得太浪費時間,所以那一批文具到現在還在空間里,他們三個用到初中畢業,差不多就完了。
6月底,他們仨考完試,就放假了。
6、7、8三個月,是蔬菜的旺季,每天都得去摘菜,不摘就得老,所以進入6月之后,她的晚自習基本上都不上了。
兩家的菜地來回奔波,把菜摘回家之后,賣一半,剩下的存到空間,晚自習就在家上。
請假的理由就是摘菜賣菜,開始老師以為他們家很窮,后來從王嵐老師那兒知道,這不是窮的表現,也是勤勞懂事的表現,父母雖然都在外地,但汪婷姊妹倆的生活條件并不算差。
“這么小就懂得自己賺錢自己花,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這么懂事呢很好奇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培養的,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獨立能力,不簡單啊”
放假之后,三個人早上四五點就到菜地摘菜,八點就騎車趕回來,一個人賣菜,兩個人回來做涼皮,晌午一起出攤到下午兩點,之后開始學習到晚上,九點之前把該干的事兒干完,九點準時睡覺。
而汪婷九點之后,進入空間練字寫春聯,寫書,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才剛開始。
這樣努力拼搏,他們每天的收入能達到一二百元,菜每天都摘的情況下,還要適時的補種,不怎么接的就立即薅掉重新補種,反正菜地不多,卻從來沒有閑下來,每天不多,賣個一二十塊錢是輕松的。
夏天蔬菜多,番茄辣椒茄子豆角吃的人厭煩,他們家還自發了豆芽,黃瓜挑好的賣,長得歪瓜裂棗的就留下做涼皮,總之有了張衡的加入之后,明顯干活更輕松了。
放假四天之后,就去學校領了通知書,7月1號正式放假。
姊妹倆的成績依然穩居第一,張衡從原先的450名開外,一下前進到了三百二十名,進步了130名。
被分到了六班,學號30,一個班五十來個人,這進步,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整個初一年級的課程,在這個暑假,將進行一個徹底的復習和鞏固,為下一年做足準備。
現在張衡幾乎是不回家住了,他和汪家姐妹賣菜的事兒,村里面不僅知道了,還單獨問過他情況,得知現在是汪家在資助他讀書,村里面還挺受觸動的,一再保證等扣完就會立即將地還給他,每年給他三百斤麥子,也都存到了他的面本上。
原先他們家的三畝地,在沒有重新分配地之前,不會動,即使他現在只有一個人,也不影響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