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他們倆過的挺好,會掙錢不說,還會互相照顧,也就放心了,回家兩天就重新趕回了z市。
95年8月25號正式開學,步入高二,開學就是文理分班考試,她們宿舍除了她,都去學文了,一班是理科重點,二班就成了文科重點班,顧思喆和司馬睿學理,鄭音跑去文科班了,這個她不意外,就上一學年的表現來看,她的文科更占優勢。
其實汪婷的文科比理科要好,但文科背的東西太多,她不太有時間消磨,而理科這些題大部分她都見過,做過,無非是動動腦子就能學好,不是那種怎么學都學不會的類型,所以為了省事兒,騰出更多時間刷題和寫作,她選擇了理科。
比起在高一,高二明顯更忙了,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和習題,因為理科全靠刷題。
在高一下學期,也就是今年4月份的時候,汪婷還報名了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預賽。
今年9月剛開學,就參加了全省的聯賽,幸運的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入選了省隊,只有省隊成員才有資格參加決賽。
今年的決賽冬令營已經通過省隊傳達,于11月22日舉行,就此決出國一、國二、國三獎項,其中6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選拔。
96年3月,進行兩輪集訓隊選拔,最終選出6人組成國家隊參加io,io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進行。
汪婷穿越了這么多世,還是第一次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對于這個競賽,她是陌生的,當然,題型也是刁鉆到她無法想象的地步,所以初次參與,她覺得自己的腦子都要禿了,那可真是窮盡畢生能力,才拿到了省內賽事的第一名,太難了
同年9月份還有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這個比賽她在初中的時候就參加過,也算有一定的經驗,不過因為和數學競賽有很多沖突的點,所以她沒有報名。
除了物理外,還有化學,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這些不是時間上不對,就是精力不夠去準備。
直到聽老師說今年還有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和“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大賽時,她心動了。
新概念作文比賽她知道的時候已經9月份了,投稿截止日期是11月初,分為初賽和復賽。
所以還來得及,寫稿并不難,投稿也很順利。
外研社外語素養大賽,報名截止日期是12月,不管哪個比賽,都是以個人形式參加,比賽分地區賽、外卡賽和總決賽。
初賽在報名之后,復賽都得到明年年初。
所以汪婷的高二上學期,除了正常學習之外,就是奔波于這三場賽事,在11月底的時候,她還去首都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的冬令營,為期五天,11月22日報道,23日開幕式,24、25考試,26日結束。
考試分為兩天,每天3個試題,考試時間4個半小時,每題21分,總分126分。
“選擇走競賽之路,就是選擇了一條看似容易,實則很辛苦的路。”
這是他們省的領隊在開始考試之前對他們說的話。
要進入冬令營,需經過層層選拔,在參加全國聯賽淘汰掉同省對手后進入省隊,冬令營期間進行國家隊選拔,才有資格參加國際比賽。
這場考試堪比高考,一個教室三十個人,兩名老師監考,每個考場外都有各種高科技防作弊應對手段。
考場除了唰唰唰演草紙的聲音外,就只剩下了偶爾的咳嗽和呼吸聲,便是連監考老師的腳步聲,都輕的聽不見。
汪婷是在首都人大附中考場進行的考試,這與她參加過的語言類考試不一樣,完全是沉默式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