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之后,他們已經開始頻繁跟著各自的教官上機實操,這個時候她才知道,他們中國的飛行學員,都是在這個學校完成基礎課,且最初都是空軍編制,只有在飛高教的時候,或者畢業以后,才能被分配到海航或者陸航。
陸軍和海軍是要給錢的,轉會費具體多少她不知道,但是一個優秀飛行員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優秀學員當然是空軍自己留著,而且對于一個飛行員來說,戰斗機飛行員才是最能證明自己能力的崗位,如果能留在空軍,自然要留在空軍。
什么運輸機,轟炸機哪里有殲擊機聽著酷的?
所以汪婷未來的目標,也是能開的上殲擊機。
唯有在空軍,航空兵才是主體,海航干得再好,飛行員也擋不了海軍司令。
在他們學院,有八卦說凡是去陸航的,確實算是實力一般,而且成績不調好,或者隊干部不喜歡的。
海空聯訓的話,海航一直是被各種虐,據說某海航單位當年換裝,創造了同類機型改裝糧三年沒有飛起來的記錄。
在自由空戰科目里,更是慘不忍睹,當然,這只是在90年代,后世對海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嚴苛,畢竟國家一直在進步,在完善。
一批又一批的飛行員的誕生,消耗的不僅僅是財力,也是挖掘的代價。
光是每年的這個淘汰量,就已經讓多少人如履薄冰的過著每一天了!
雖說后世陸續會出現海軍與陸軍航院,但目前,也的確所有飛行員的選拔,要經過他們航院的訓練,當然,這邊選拔出來的,未來還要是去那邊進行再訓練。
說起來最優秀的,當屬航母飛行員,那是在全軍選的優秀飛行員,不分海陸空的。
總之,她生長的這個年代,正是科技飛速發展的初期,也算是時代的見證。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能感受到國家對培養飛行員,花費了怎樣的精力與心血!
約摸著到2000年以后,海陸兩軍就開始成立自己的訓練基地了。
這學期訓練科目是學員跟機進行學習,期末考試可能是小范圍內的實操考核,下學期開始,就要訓練初級機型的實操學習了。
隨著能力的遞增,機型也會越來越昂貴,基本都是一對一進行教學。
10月中下旬的時候,汪婷收到了妹妹發來的郵件,她和張衡初篩已經通過,接下來將進行復選。
汪婷看到這個消息,高興的不得了,專門打電話到他們各自的學校進行了詢問,確定再三后,囑咐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考核,還詢問了他們學習上的問題,得知汪嫚一直穩居第一,張衡已經進步到年級前五十名后,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開心。
11月中,東北的天已經冷得不行了,汪婷的《飛鷹凌云》到賬了四萬多元,少的那部分是扣的稅,她這才知道原先出版社都是報的稅后價,對比之下,藍天出版社給的價格明顯沒有外面民企給的多,但這是空軍扶持項目,也無所謂賺不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