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還是之前她跟著鄰居和河里面撈的,因為淡水魚刺比較多,所以一般就是搗碎了把刺撈出來喝湯,單獨的喝湯并不能滿足一頓飯的熱量,加點面進去,也就剛剛好了。
吃飽喝足后,再洗漱收拾,之后才穿好衣服,套上塑料袋,拿上在家就充滿電的手電筒,凌晨三點不到,開啟她一天的探險。
春天,也就是五一前后,長白山三點半就天亮了,夏天7、8月份四點左右,秋天5點,到了冬天就是6點半。
所以才有凌晨三點上山挖野菜的說法,人家這邊的兩三點,可能就是咱大中原的五六點鐘。
未免兩只狗子把自己弄的臟兮兮的,不成樣兒,她沒將它們放出來,自己在腿上套上干凈的塑料袋,趟著清晨的露水,在草叢里找菌子。
不過半個多小時,天就微微亮了,手電筒立馬關閉,用棍子探索著前面的路,時不時的停下來聽動靜,觀察周圍的環境,因為她走的是直線沒錯,但有可能你一直走直線就走到懸崖峭壁根兒了,所以她的方向不能一直是直線,而需要通過觀察,辨別沼澤,水坑,獨木舟過河等諸多復雜環境。
這樣的林區環境,和貝爺走的野外求生節目,其實沒什么兩樣。
即使是自然保護區內,也不是你想去什么地方就能去的,不能人為涉足的地方,都用鐵絲柵欄圍了起來,外圍可以活動,內圍如果你進去了,出了事兒,那是要自己負責的。
別說熊瞎子了,東北虎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還都是純野生的動物,不是你想象中關在籠子里的溫馴的失了野性的老虎,這可是會出人命的。
當然,隨著她不斷的往高處攀登,深處行走,尤其走出了人們一天能到達的界限之后,山上的菌子明顯比下面多了好多好多。
既然她就是來采菌子的,那就奔著菌子采摘,成片的菌子,哪怕一倆小時就在一里地不動彈,也是值得的,那種白撿的感覺,讓她覺得自己要發財了。
品種和之前撿到的沒什么兩樣,都是長白山里常見的品種,她也只要大的肥的,小個兒的都放過。
因為這里人跡罕至,所以能看到很多菌子都開傘老掉的,這些菌子都很大,她沒舍得放棄,統統收到空間,可以回家剁碎了喂雞吃。
目前她空間的菌子,不管是干的還是濕的,加起來足有上千斤了,這么多的菌子,不僅僅是無毒,還有有毒真菌,每一個品種她都分門別類的擺放好,二哈沒有放出來,就會拴起來,不敢讓它們撒丫子跑,萬一吃到有毒的東西,就得不償失了。
除了菌子多,野菜也達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尤其是金銀花、車前草、蒲公英、艾草等普通的藥草,幾乎遍地都是。
她蹲在小馬扎上,拿著個小鋤頭,連根都拔起來,因為藥材的根部好,回家把好的挑出來,一般的就剁碎了喂家禽。
許是因為他們家的家禽吃的都是含有中藥成分的野菜多一些,所以不僅長得快,看起來也肥肥胖胖的,就是不知道月底開始繁蛋了,效果如何?
晌午她煮了羊肉火鍋,羊肉是從放牧區那邊村民處買來的,吃他們長白山野草、喝山泉水長大的羊,肉質肥嫩不說,還不膻氣,價格上百元一斤,即使他們自己買,也要五六十塊錢一斤。
這羊肉煮出來的火鍋是真好吃,放入婆婆特質的辣醬,冰箱里的魚餅,年糕,清洗干凈最新鮮的菌子,隨便一煮,就是價格不菲的菌湯鍋底,用這個鍋底煮出來的面,也是勁道好吃,別有滋味兒。
雖說沒有川省那邊的火鍋夠味兒,也沒有他們G省的特色,但她用勞動果實換來的食物,卻是獨一無二的好吃。
晌午基本沒有露水了,放出二哈跟著她繼續探險,走到了第三天,她也沒能走到保護區的地界。
算算時間,再往前走是不行了,而且她這次收獲比較多,不一定非要進入保護區內,于是從第三天的下午她就開始往回走。
她行走的路線圖不僅自己拿畫本畫了下來,拍了下來,還留下了紅繩子辨別方向,因而回程還算順利,正好將前幾天還小這兩天已經明顯長大的菌子,收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