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學子們出來觀看,絲毫沒有所謂的君子遠庖廚的覺悟。
他們知道,中午估計是不行了,但晚上有雞血吃。
說不定還有雞肉燉山藥呢。
李易也招呼大哥李成器殺雞,他手法熟練。
把雞脖子地方的毛揪掉,一刀血就噴出來了。
“易弟釣魚嗎?”李成器被殺雞的場面嚇到了,找個話題。
“不釣,但我用網,我為了吃而捕魚,并非勾魚而樂。”李易坦然道。
他不把釣魚當娛樂,想吃就下網。
要是蝦的話,就釣和窩,一切還是為了吃。
李易放下手里第二只被殺掉的雞,又說:“凡生者,其無惡罪,可殺不可虐。”
“若有大罪呢?”李成器問。
“虐其千百遍,以儆后來者。”李易說。
轉頭見大家在用開水褪雞毛,欣喜道:“褪下的毛,晾曬,冬日充衣,資與無綿人。”
“給別人穿?你莊子上的人不用雞毛填充衣服?”李成器覺得易弟不顧莊子。
“我莊上秋時買鴨絨,雞毛御寒不如鴨絨。”李易理直氣壯道。
李成器點頭,表示服氣,有錢,你行。
說到這個冬天保暖衣服的事情,李易想起一件事。
“大哥,朝貢白疊子有種子嗎?若有,我減水田而種。”李易問棉花的種子事情。
他知道現在有棉花織的布賣過來,價格還很貴呢。
然后長安人把那玩意當成花來種,南方有的地方已經在織布了,但品種不怎么好。
不如從西域賣到長安的棉花織品。
“有。”李成器對此了解。
也知道棉花這東西,但是那個布啊,不如絲綢。
價格貴是因為少,比麻制作的衣服好一點。
大家種它,還是為了看花,挺好玩的。
“那為什么不多種?”李易納悶。
“沒用,順滑不如絲綢,產量不及桑麻。”李成器給出道理。
李易深吸一口氣,悟了。
原來棉花的紡織工藝不過關,同時畝產低。
大家都知道它能織布,卻不用。
尤其是長江以北,種這玩意兒干什么?種糧食不好么?
然后長江以南,還有木棉花,那邊冬天就不是很冷了,稍微弄點木棉花塞衣服里,過冬就不錯。
“大哥,給我弄種子,我種,做填充物好,冬天暖和。”李易提要求。
他準備減少水稻種植面積,改成棉花。
棉花在別人看來是織布,然后和絲綢、絹帛、麻等布料比較。
但它真正的用途是保暖,皮毛也保暖,但皮毛衣服重量大,而且價錢高,能穿得起的有多少?
都不用拿棉花織布。
絲綢和麻的布,棉花塞里就行。
而且棉花的布有個特點,不如絲綢順滑,卻也不似麻那樣傷皮膚。
用棉花織的布,填充棉花當被子,蓋起來可舒服了。
冬天睡覺蓋著保暖,夏天睡覺摟著涼快。
是的,棉被夏天也能用,抱在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