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七,王老七,新犁還沒做出來?”
五月上旬,京兆府云陽縣一村子,大早上,就有人跑到匠人王老七家院外吆喝。
被吆喝的人剛剛吃過早飯,平日里可不敢吃,沒糧。
現如今在制作曲轅犁,工錢多,便加一頓飯。
聽見吆喝聲,他并不急,依舊有條不紊地拿出工具來。
“老七,快些做,收了麥子等翻地種旁的呢。”來人一臉焦慮。
“曉得,大家全等著,耽誤不了你翻地。”王老氣慢悠悠說。
“牛都談好了,怎能不急。”來人嘆口氣。
轉而寫滿滄桑的臉又堆出笑容:“借一頭牛,說好了的,一天喂一升豆子。”
“有了新犁確實不用借兩頭牛,想出新犁的人,本事可大著呢。”王老頭由衷稱贊。
做一輩子犁的他,居然沒想到過現在的犁。
省料不說,干活還快。
“誰說不是呢,還有割麥子的簸箕,有人拿來割野草,兜一下,一片草就被兜進簸箕里。”
來人跟著說起割麥神器,渾濁的眼中露出對生活的向往。
王老七邊干活邊道:“朝廷還是有能人,你割麥子的做了沒?不如我……”
“不用,我找馮鐵匠打了刀,我自己會做。”來人拒絕,割麥子的簡單,不花工錢。
云陽縣如此,其他二十一個縣亦如是。
今天的李家莊子眾人準備妥當,收麥。
最近幾日陽光充足,麥子提前兩天能收。
之前的十個佃戶,已經重簽了文書。
由原來的佃,變成了附。
他們怕李易收完,不要他們了。
大人再去尋佃戶當,孩子學業怎么辦?
故此簽下賣身契,每月領工錢,與后來的其他人一樣。
倒是管事、男仆、女婢簽的是死契,主家買來他們,養他們,他們干活。
主家高興,會賞他們錢。
不過李易給他們例錢,比之旁人,多出幾倍。
一個個的都小有身家。
李易在管事宋德的安排下舉行收割祭祀,感謝老天爺、感謝誰誰誰。
李易心情非常好,他的系統頁面一連串的加一、加一、加一……
他很滿足,加一不多,但加的次數多呀。
壽命總數為九千五百七十八個時辰,折算成天,七百九十八。
懷著感恩的心,祭祀完畢。
宋德一聲吆喝,莊子上能收麥子的人輪起神器,唰唰唰開兜。
書生學子、孩子、張家村的人、隔壁皇莊的人,紛紛圍觀。
買完醬油叫人把醬油送走的人也跟著看。
大家最初不是很習慣,輪來輪去。
干著干著便找到竅門,越來越順手。
李易打頭帶著干。
圍觀的人看著看著,紛紛找多余的神器嘗試,幫忙一起收。
半個時辰,李易不玩了,累。
“什么神器都要賣力氣,我要聯合收割機。”李易嘟囔著擦汗,渾身粘乎乎的。
“東主,莊子所有人的租庸調已經湊齊,庸調用不好的絹帛。”宋德等李易不干活了,小聲匯報。
說話的時候,宋德眼中透著一絲得意。
并非因用不好的絹帛而得意,乃是麥子未收,租庸調已輕松湊齊,有錢,莊子有錢。
“宋管事做事我放心。”李易夸一句,實際上他一點不在乎租庸調。
莊子不止醬油賺錢,五香蛋同樣收入不菲。
長安有錢人還是多,他們吃得不是蛋,是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