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李易給出一個謙虛的解釋,人多菜才多,實際上跟那沒有絲毫關系。
從心理學上講,可供選擇的東西越多,選擇時越愉快,總覺得自己選的最好。
如果只有小米粥和饅頭,還有腐乳,吃的時候是無奈。
單一食物給人的感覺是被動,而人喜歡掌握主動。
裴耀卿看了眼李隆基,小聲問:“聽聞朱邪輔國和其父朱邪金山過來看病?”
“患者只有朱邪金山一個,傳染性低的肺炎,過幾日會好。”李易給出答案。
“那是遇到了你,不然啊……”裴耀卿沒再說,他了解過老頭的病情。
太醫署的人給出的意見是……準備后事吧。
晚了,來不及救治,開攻伐之藥,一個不小心就直接沒了,大家都不敢。
若換成他們自己的家人,說不定就一堆要命之藥開出來,灌下去,要么活,要么死。
每一個太醫其實對于病癥都有一個最后一搏的想法,有的人還真就救回來了。
李易明白這個,中醫治療絕癥,咬著牙給開方子,確實能起死回生,就是概率比較低一些。
更難的是那樣的中醫不好找,弄不好就被庸醫給騙了。
“眼下如何了?”裴耀卿惦記,萬一自己或自己的家人生同樣的病,得知道一下對吧?
“還是發熱,一到晚上身體機能下降,早上會發現體溫上升,等吃了東西,中午時,體溫又下降。”
李易介紹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病毒的相互斗爭規律。
裴耀卿點點頭,又問:“會發熱多長時間?難受不?”
“有炎癥一般就會發熱,難受主要體現在呼吸困難和疼痛上,我給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對胃腸道刺激不是那么大。
今天晚上我準備給他上氧氣輔助,讓他睡個好覺,昨天是身體機能和意志抗爭,氧氣就沒用。
換成孩子,昨天就用氧氣了,同時會給更多的鎮痛藥物,因為孩子新陳代謝快,只要蛋白質和維生素補充上,孩子就會很快挺過來。”
李易說著他對病情的理解和用藥的判斷,為什么要那樣做。
裴耀卿沒聽懂,反正就知道一切皆在李易掌握中。
關鍵是聽著李易說出來的話,特別安心。
那種聽不懂的話里傳遞出來的是絕對自信。
“李東主,我家里有人牙疼,也不腫,就是出門一溜達就疼,尤其是吸氣。”裴耀卿決定問一下。
李易看著他,實在是無語,我連人都沒看到,你就這么問,我知道你說的話里有多少干貨嗎?你是否隱瞞了什么?
“戴上口罩,然后刷牙和喝水的時候用溫水、喝溫水。漱口的時候最好是溫鹽水。”
李易沒辦法,只好給出一個不會因誤診而出事的治療方案。
裴耀卿倒是很認真地去找個炭條和旁邊放著的紙給記下來。
李易看著有點怕,怕對方過來讓他簽字、按手印什么的。
這要是出事了會不會被當成證據呀?
好在裴耀卿沒那個打算,寫完就收進袖子里。
李易歪頭琢磨一下:“要是縫個內懷的兜會不會更好,還有在袍子兩邊腰下的位置加兩個兜,風大了還能幫著壓壓袍子?”
“叔叔說的是怎么做?”王皇后對新的東西最好奇。
“加幾個兜,不然都放袖子的兜里,胳膊承受重量。”李易說。
現在的人一有東西就往袖子里塞,其實就是那里有個兜。
不管是平端著胳膊,還是順著胳膊,重量都是壓在胳膊和兩肩上,放一緡銅錢,袖子要往下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