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熱了,直接拿過來放到碟子中,這個腐竹本身就是熟的。
“只要我莊子穩定,他們并不在意兌換券能不能來換東西。
如果哪一天我突然說莊子沒錢了,他們必然要跑過來購買莊子里的東西。
買不到就鬧,甚至是攻擊莊子的人,把我抓起來逼著拿錢。
國家亦如此,經濟不穩定,戰爭失敗,使用紙幣會出現急劇通貨膨脹。
哪怕是銅錢和絹帛,仍然貶值,值錢的是糧食。”
李易簡單介紹一下國家穩定和貨幣體系。
李隆基和李成器沒有接受過這樣的專業教導,認真聽。
李成器吃片肉:“大唐的開元通寶在外面也好用。”
“對,這就是紙幣的戰爭作用了。”李易知道周圍的國家別說是現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愿意使用中華的錢。
如今大唐的錢,是國際貨幣。
“叔叔,你說說怎么打仗?拿錢。”王皇后一聽到戰爭便感興趣。
“限制一下出口就行。即便現在也可以,用大量的銅錢和絹帛去購買吐蕃的糧食和牲畜。
糧食和牲畜減少,價錢要變高,繼續買,他們拿了錢自己花的時候一樣承受高價。
大唐不允許糧食和牲畜賣過去,他們只能購買大唐別的東西,無法解決吃飯的問題。”
李易舉個例子,買,花錢買,買完不賣。
“他們是不是也能限制?”李隆基覺得換成自己,自己在發現情況不對的時候,限制。
“換一種東西買,買羊毛,高價買羊毛和牦牛的毛。
同時賣給他們奢侈品,他們的大部落的人喜歡。
他們會養更多的牛和羊,把種田的地種上苜蓿草,糧食產量減少,繼續吃不上飯。”
李易說出了經典的羊吃人圈地運動。
比起曾經的日不落,吐蕃不具備完善的工業體系。
當發生羊吃人的事情后,無法從中推進工業體系的壯大,技術跟不上。
“土地兼并,還是用來放羊。”李成器總結一句。
“然后呢?”王皇后問一句。
“然后內部分裂,在內部斗爭的時候,最好對外戰爭,打咱們大唐。
咱們大唐只要準備好足夠多的糧食和武器,防守就行了。
這樣的戰爭沒有持久性,他們的糧食不夠。
想活下去,與大唐求和,稱臣、進貢,同時希望大唐能夠賣糧食給他們。
當然,他們如果不想結束戰爭,甚至可以向另一邊打,不跟大唐打,那邊打起來容易一些。
前提是大唐不出兵打他們,比如和談,結盟。”
李易說出經濟戰的發展模式,想要成功有很大的可能性,許多國家就是這樣被坑的。
李隆基端起酒,抿一小口。
他放下酒盅:“不急,等大唐的紙幣印刷出來,我再上書給陛下,總歸要試一試。”
“嗯嗯!”王皇后點頭:“對,不能把銅錢和絹帛給他們,就是紙幣,造價低,管用。”
“易弟,喝酒。”李隆基給李易倒上酒。
他心中踏實,看吧,對外的時候,手段了得。
易弟研究出了木羽箭、旋風炮、熱氣球、好用的火藥。
吐蕃突厥現在又打不過來,等上兩三年,看朕怎么忽悠你們。
不打就是經濟戰,打,我大唐還怕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