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的車慢悠悠走著,從城東到城西,距離不短呢。
除了郭子儀一個人負責趕車,周圍沒有任何護衛。
“還需要找煤礦,現在大家都喜歡燒煤了。”李隆基感到煤炭不夠用,礦少。
自從火炕出來,還有土法煉焦的辦法出現,百姓和冶煉都需要煤。
好在百姓用煤面子也行。
但沒有水洗條件,煤的品質差一點,煤泥運輸的時候灰大。
“我再拿出來幾個地點,露天礦,有時候上面蓋了一層土,還種地呢。”
李易不愁煤礦,陜西有許多露天礦,旁邊的山西更多。
五百米以淺的煤礦李易都不準備拿出來,深度五百米以及更淺,說明也有深度。
即便是一百米深的煤層,挖起來也費勁,需要打礦井。
打井就有危險,不如在地面上一點點向下挖,不規則螺旋形下去。
大家始終在上面,危險小。
李隆基還是那么平靜:“可,易弟你拿出來地點的東西,李家莊子就是隨便用。”
李隆基無法給李易別的好處,鐵礦李易給出來地方,李易就可以優先免費用。
煤礦的煤泥不值錢,百姓自己運,煤塊需要花錢買,李家莊子還是免費。
“三哥,用救火用的車,在煤礦旁邊打出來井,然后洗煤吧,用人工洗。”
李易想要提高礁石的品質,用來冶煉好鋼,只能進行洗煤。
把煤放在大鍋里攪和,然后一撈就可以分辨出好煤、煤矸石,剩下的是洗煤后的煤泥。
李家莊子運回來的煤塊中就有許多煤矸石,不洗看不出來。
李家莊子自己洗一下,不劃算。
別人洗費時間,莊戶們洗,耽誤事情。
“需要人手?”李隆基不去考慮洗煤的難易度,干什么活不累?
他在想就業崗位的問題,洗煤顯然是用人洗。
“大量的人手,夏天的時候熱,冬天凍手,手掌的紋理中都是煤灰,還有裂的口子。
不過一般的地方用不上,就我莊子用,所以工錢多給,福利跟上。
莊戶洗煤太浪費,讓別人去洗,莊子上出錢,哪個冶煉的地方需要好煤,也花錢買。”
李易知道,對于百姓來說,矸子無所謂,不能燒就不燒唄,燒完了,從灶中掏出來。
莊子不行,莊子在煉鋼。
“好,從更遠的地方招人,到煤礦專門洗煤,帶著家人一起洗,孩子送長安官學。”
李隆基知道從哪招人,生活水平低的地方,尤其是沒有田地的人家。
洗煤再苦,生活有保障,孩子給安排了。
李易點頭:“三哥的法子好,京兆府已經找不出洗煤的人了,從外面調。”
“以后搖煤球、做煤匹的人都會少了,實在是易弟你總給一些個活兒做。”
李隆基像抱怨,實際上是高興。
干活的人少了,說明活多了,本地沒人,外面的人會過來,只要糧食供應上,過上好日子的百姓就增加。
“易弟,你說一個地方大家賺錢多,周圍的人是不是跟著賺錢?”李隆基開始琢磨經濟問題了。
“三哥是說經濟輻射范圍和區域影響的關系?”李易給出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