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這就寫。”這人低頭又寫起來,找到感覺了,這是誰呀,太厲害了,多謝!
一時間有了感覺,此人下筆如有神,刷刷刷就寫出來一篇讓他糾結的時務策。
“不錯,不錯。”李隆基看了,覺得很好,寫海貿都寫得如此透徹,雖然自己幫了兩句。
“是呀是呀,我也挺滿意的,這下可以放心吃飯了,好好睡一覺,這位仁兄……你咋在外面?”
準備大吃一頓然后睡個安穩覺的人反應過來,這不是平時的詩會交流,這是考場。
“貴姓?”李隆基覺得有意思。
“免貴,王,名旭字東來。”這個人報姓、名、字。
“一只鴨子不溫暖,兩只鴨子共御寒?”李隆基說出來兩句詩。
“仁兄也知曉王某拙作?”王旭感覺遇到了知己。
“嗯!很好。今年沒有詩和賦,你好好答,應該能考上。”李隆基點頭,說完邁開大步走了。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寫時務策不錯的人,怎么寫詩的時候是那樣?
“要不要以后把詩賦都取消了,以免耽誤人才?”李隆基問郭子儀。
郭子儀小聲道:“陛下,我估計他寫賦沒問題,就是詩……太過神奇。”
郭子儀文采也不差,他看了王旭前面寫的策論,都是有駢有儷,還有五言、七言對仗。
寫賦絕對沒問題,不過,這樣寫詩應該也沒問題,怎么……
“估計是寫詩的時候是真情流露,比較飄逸。”郝靈荃同樣發現了,他聽說過東來兄,兩首詩。
論詩取才,此人廢了,當寫時務策的時候,又是棟梁之資。
李隆基搖搖頭,同樣一肚子疑惑,又猛然看向郝靈荃:“你也會詩賦?”
“會呀,到外面出使的時候,他們就仰慕我大唐詩賦,不會怎么去裝那個……樣子。”
郝靈荃低頭,他確實會,而且還不錯,裝逼用的。
李隆基拍拍郝靈荃的肩膀:“不愧是朕的好將軍,在莊子多學學,朕指望你幫朕、幫大唐穩固江山。”
“臣,萬死不辭!”郝靈荃眼圈瞬間紅了。
這一刻給他個炸藥包,他都能一手拿著打火機,一手扶著肩膀上的炸藥包。
跑出來凌波微步的姿態沖到敵軍將領面前點燃,就當送外賣了。
“若易弟今日在此參與考試,會是何等情形?”李隆基突然想起了李易。
李易就很飄忽,你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文采出眾,更不曉得他什么時候大白話往外扔了,簡直就是個迷。
“應與臣一樣,異等。”郭子儀篤定,他覺得李易考科舉,不一定是誰考誰呢。
李隆基搖頭:“易弟這輩子都考不了,好笑不好笑?呵呵!”
郝靈荃和郭子儀沒笑,實在是笑不出來。
二人再看周圍考科舉的學子,突然覺得沒什么意思。
有人為了一個科舉能考上的機會拼了命,指望考官手下留情。
有人不能考,不然考官就指望其手下留情。
李東主若是參加科舉,吏部得重新調整正確答案。
不然時務策,李東主給出的回答和吏部想好的答案不一樣,吏部就要完了。
是的,時務策必須以李東主的答案為準,他才是最正確的。
他說出來的話,就是大唐朝政執行方針,你吏部敢不同?說明吏部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