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長時間,一人手上多了一片荷葉,還有一雙竹筷子。
護衛們沒要,他們需要時刻警惕,不到吃飯的時候不需要吃別的東西。
……
“看,新的搪瓷東西燒出來了,正常瓷器容易碎,而銅鐵又會生銹,把鈾用在銅鐵上,就可以取長補短。”
李易手上拿了一個搪瓷缸,白色的,沒有任何花紋。
第一批是試驗品,看是否成功。
包括里面外面皆上鈾的軍用水壺,成本比正常的鐵皮壺高,交到將士們的手里后,將士們節省維護時間。
李隆基拿起個大茶缸,對著地面掄著摔下去,在碰撞聲出現后,缸有點變形,同時掉了一些鈾。
他又拿起來仔細看看,頷首:“好,還能用,沒漏。”
“一般在外作戰,都是泥土和草叢,哪怕是石頭的地面,掉一點鈾,影響不大。”
李易自己‘發明’的東西,當然知道情況了。
“要賣?”李隆基首先想到賺錢,用賣給別人的錢把補貼給將士們軍用水壺的錢賺出來。
“賣,他們看到了會明白原理,但想要仿制出來,沒個三五年專門用來調整鈾和溫度是不夠的。”
李易絲毫不擔心別人仿制,看上去是一個鐵片涂點鈾,實際復雜著呢。
除非別的大窯找經驗豐富的師傅不停地嘗試,那么三年五載的可能成功。
一般的小窯看一眼,不會去想,有那時間不如多燒幾窯陶器。
“好,有了此物,把前方將士的鐵皮壺換回來。”李隆基也以為隨便的鐵壺拿過來抹曾鈾即可。
“不行,用過的壺掛鈾費勁,我還得洗,酸洗或堿洗,有那工夫,我又造出來一批了,現在的鐵多。”
李易意有所指,馬鞍山,當地有鐵有煤,大量的鐵錠被運回來。
在為朝廷輸送的情況下,當地還能自己制造武器和甲片,要賣給敵人。
說明鐵多、鐵好,冶煉容易。
這樣的人不殺,不殺直系三代,豈不是鼓勵別人照著辦?犯罪成本太低了。
投降的敵人可以饒,叛變的自己人只有死路一條。
“這一個杯子多少錢?”李隆基重新拿過一個新的茶缸。
之前那個試驗摔的扔去不要,他知道這玩意兒不值錢幾個錢。
“沒有花紋的十錢一個,還有大的壺,按照大小不同,價格也不同。有花紋的就貴了,五十錢、一百錢都是它。十分之一的稅。”
李易給出定價,順便說出稅率,他賺回來之前的錢了,要交稅,幫畢構多賺點。
李隆基用指頭彈彈:“為何不貴一些?別人學不會。”
“我想讓百姓也用上,輕便、結實、不生銹,戰爭歸戰爭、賺錢歸賺錢、民生歸民生。
百姓需要這樣的茶缸和壺,我制作不出來不銹鋼,我就做這個給百姓用。
等技術成熟,規模擴大,價錢更便宜,還有搪瓷的盤子和飯盒。”
李易轉過頭來又不想賺高額利潤,當然,他不公布技術,鐵皮的胎的搪瓷成本很低。
包括大一點的臉盆,以后十幾錢一個,能用好多年。
“是,是應該為百姓考慮。”李隆基反應過來。
他恨不能現在就把李易娶回家,不,是把永穆公主嫁出去,不能讓李易當上門女婿。
尚公主是尚公主,跟上門女婿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