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多謝!”軍士拿回體溫計,小心地裝起來遞給袁團,帶方子去抓藥。
一家四口人繼續給人瞧病,他們高興。
人多,得病的就多,他們把自己整理的方子讓人帶回去給李易。
那邊會把很多本書送過來,還有藥材,他們在這里算是練手。
等學明白,就不是郎中了,去長安考一個‘職稱’,自己開藥鋪,坐堂。
身體不舒服的軍士們對他們十分恭敬,不止是他們會醫術。
更關鍵的是他們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大唐,那密道給挖的,連羽林飛騎都沒找到。
為了逃跑,他們費了多大的心思和體力?
他們在吐蕃的日子還不錯,整個部落對他們照顧。
哪怕這樣,他們的心依舊未在吐蕃。
如此一家子,難道不值得敬佩?
……
“駕!駕!”從更西北到隴右節度使所在地的路上,一萬騎兵在趕路。
整個隊伍的馬匹數量超過五萬,馬身上帶了它們自己的精料和騎兵的武器。
帶隊的人是張孝嵩,他不在那邊呆著了,反正沒人管他。
俘虜正在干活,趁沒有交換,先干苦力,把俘虜自己的飯錢賺回來,額外的就屬于幾方的收益。
俘虜在挖石頭,建窯,同時采煤、挖鐵礦,準備燒水泥和陶瓷器。
李易把水泥窯的制造方法公布出來,張孝嵩就告訴其他人,趕緊建,以后修城,還有自己燒陶瓷方便。
何況一同送來的還有當地的煤礦和鐵礦地點,都是不要錢的,俘虜那么多,干活。
至于說采礦、燒窯戴口罩,那是什么東西?俘虜需要嗎?
先用普通的塊煤燒點大罐子,然后在里面洗煤,洗好了煤煉焦,全套的技術都有,照著嘗試。
張孝嵩安排妥當,別人都信服他,他轉身帶隊伍給隴右的地方送馬。
不好的馬留在當地,用來運輸東西和騎,好的到隴右,給隴右增加機動力。
他帶一萬兵,可就不僅是為了送馬,他還要打。
死掉的兵的缺口,安西節度使重新給他補齊。
他沒要熱氣球,只帶了幾十個望遠鏡,一切都等著到地方,利用當地軍隊的東西。
“你給我一分信任,我還你一片安寧。”張孝嵩沒乘車,根本沒有車,一律騎兵。
他嘟囔著,之前他打仗,沒有受到任何‘處分’,今年又打,功勞太大了,長安那里依舊不調整,他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不知道李易打保票,他若是造反,李易親自過來處理他。
他以為陛下和那個李東主絕對信任他,那還有什么可說的,殺,帶著部隊殺。
真實情況是李隆基相信李易,反正出問題了有李易出手,李易若愿意,哪一個人能活到天亮?
吐蕃的贊普,李易一樣飛過來給干掉,不管多少人保護。
李易確實相信張孝嵩,歷史上張孝嵩被貶之后,又遷到北庭都護府當都護,在小勃律這個地方,咣咣咣把吐蕃收拾一頓。
接著又轉到安西都護府當副都護,不是節度使。
然后太原那里出問題,他跑去當太原尹,順便在太原那里直接當河東節度使。
他起起落落,最后死在任上,從沒背叛過。
反正就是哪里出事兒,把他弄過去,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