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你說金城公主寫信回來,要九曲之地,如何拒絕?”
李隆基上半天班,中午回來吃飯,下午不去了。
下午他在莊子里批改奏折,中午有好吃的。
養活海鮮的船來了,船上裝一個個大水槽子,用海水養,順便有人用唧筒往水里打氣,給海鮮提供氧氣。
送來的是海螺、蛤蜊、七醒鱸魚、海膽、蟶子,沒有海螃蟹和大海蝦。
李隆基頭一次見到能吐水的蛤蜊和蟶子,海膽他根本沒吃過。
他此刻看著跟栗子外面的殼差不多的海膽問李易金城公主的事情。
“戰場上得不到的,別想在談判桌上拿走。告訴金城公主,吐蕃不會用那么好的地,咱們大唐拿來養好東西便宜賣給吐蕃。”
李易對此早有打算,你要我就給你?我憑本事搶回來的。
李易說完,又想到的個事情:“若來信,回信告訴吐蕃,直接把黃河源頭讓出來,算他們入股。”
“怎么個入股?”李隆基頭一次聽說占別人的地,分紅給別人的事情。
“一家一半,咱們用那個地,咱們負責額外出人手和物資,前期投入。
吐蕃什么都不用管,可以派人來監督,獲得收益之后,給吐蕃一半純利潤。
吐蕃提供地,咱們負責一切費用,雙方合作,互利共贏。”
李易張嘴就來,簡單,租村子集體的地,然后賺錢,還能解決村民的就業崗位。
“怎能給吐蕃那么多利潤?”李隆基心疼,他寧愿打下來。
“這個怎么說呢?若吐蕃愿意,頭兩年他們每年獲得十幾萬緡,之后咱們通過貸款、簽銷售協議與對賭賠償、高價購買材料、擔保等方式,讓那里年年虧錢。”
李易笑著說,同樣簡單。
“你做買賣還能賠錢?你具體說說,舉個例子。”
李隆基十分詫異,李易如何把錢賠進去的。
“我先說貸款,咱沒錢,向李家莊子借貸,一厘的利,千分之一,一年百分之三十多的利息。
借一年,本息皆還,若還不上,采取提高利息的復利形式,我定的是千分之五,按日計算。
借一百緡,一年按照天數來計算,三百五十五天,需要還一百三十五緡又五百錢。
沒還上,按照千分之五計算復利利息。第一年是五點八七四二倍,第二年是三十四點五零六七倍。
也可以按月來還款,那么規定每個月還多少。
如逾期,哪怕差一錢,當以當月應還總額計算,八緡三百三十三錢的本金,加上……”
李易給李隆基講財務方面的問題,主要涉及到規則和數字。
李隆基聽明白了,不就是高利貸么。
“保證還不上?”他想問這個問題。
他覺得李易借一百緡,一年之后能賺出來幾十萬緡。
“這個涉及到對賭協議,當地養羊,李家莊子買羊,正常的一斤羊是二十錢,李家莊子出四十錢買。
前提是當地必須準時提供足夠的數量,比如說一百萬斤。
達到了一百萬斤,李家莊子給四千萬錢,達不到,賠償李家莊子錢。”
李易提出來第二個事情。
“你繼續說。”李隆基不問了。
“羊需要吃草,放羊需要馬,我們高價跟吐蕃貴族買馬,他們當然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