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就體會到,同樣的東西,吃一口好的,和對付著吃,心情不同。
外面的雨下著,自己卻放松,在敵后隱蔽,居然還有可口的雞肉燉蘑菇。
其他的將士估計感受最直接,后勤在,一直都在,而且這個后勤太強了。
兩個人又吃幾口,張孝嵩停下來吃羽林飛騎在隴右那里補給一下帶來的干巴大餅子。
泡在湯里,吸完湯汁的餅又香又有嚼頭兒。
他感慨:“樊營長,在李家莊子,你們頓頓能吃到這種有肉的燉菜吧?”
“啥!?”樊凡愣了。
緊跟著他使勁搖頭:“張巡使,你不知道李家莊子吃什么?我們去食堂吃飯,幾十道菜,隨便選。
現在算早飯是吧?那炒菜比較少,都是拌菜和冷盤。
用肉皮烀的豇豆咸菜、蒜泥黃瓜、蒜茄子、拌白菜絲、西瓜內皮絲、皮凍、炸魚……
主食有包子、燒賣、花卷、油條、炸醬面、油炸糕、餛飩、雞蛋餅、面包圈……
還有豆腐腦、豆漿、牛羊奶、很多種粥、很多種湯、雞蛋羹、果汁……”
樊凡剛開始只是想說李家莊子吃的東西好,說著說著他就上癮了,介紹一遍,李家莊子的早餐。
張孝嵩:“……”
許多東西他都沒聽說過,早上吃個飯,需要做這么多種?
難道喝那種干的可以插筷子不倒的粥,吃點咸菜不行?
他不信,問:“我想吃餃子呢?”
“看蒸的還是煮的唄,你告訴廚房一聲,煮的比較快,蒸的話,你問問其他人要不要一起吃,反正都蒸一次。”
樊凡說實話,他看到了李家莊子的人,凌晨下班,一群人想吃某種東西,跟廚房商量。
廚房做什么都是做,關鍵是你一個人要吃蒸餃子,怎么給你上屜?放包子的屜一起?
不一樣,包子是發面,餃子是死面,蒸的時間有差別。
煮的好辦,包完了,放到煮面條的鍋里,一會兒就好。
張孝嵩不知道為什么,心里有股氣兒,要抬杠:“我想吃煎的。”
“水煎還是油煎?水煎的是發面的,在莊子里叫水煎包,不過是餃子形狀。
油煎其實都是蒸好的餃子放到第二天吃的時候煎,還有饅頭,切成片煎。
現蒸也行,但那個煎著不好吃,因為它含水量大。
煎的時候還崩油,一般沒那么要的,難為人家后廚干啥?”
樊凡對此還是有了解的,他吃過各種李家莊子的食物,自己有時還學著做。
張孝嵩木然了,他通過樊凡的話,終于領悟,李家莊子就是這么干的。
一個早飯,做出來花了?午飯和晚飯呢?對,他們都是吃三頓飯,不是兩頓。
他想回去,回長安,然后到李家莊子看看,看那里的情況,更主要的是看看李易。
他知道以前的皇城里吃什么,絕對沒有李家莊子的多。
“照此說來,你們給我們送的后勤,其實比李家莊子日常差遠了?不算什么?”
張孝嵩賭氣了,挑釁一般地問。
樊凡卻誠懇地點頭:“對,東主說,前方的將士們太辛苦,吃不好,哪怕他給送來很多罐頭,都不如京兆府百姓吃的。
正因為將士在外吃苦拼命,才有更多的百姓在內安寧,給前方的將士再多的東西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