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卻在認真地拉著、唱著,這首歌可不是鴛鴦蝴蝶派,屬于舊上海的風格。
配器什么的都不一樣,帶有自己獨特的韻味。
包括他那時的閩南的、陜西的、西藏的、內蒙古的,必須有自己的東西。
但一說粵語歌,首先想到的是香港,而不是廣東,廣東在這方面提供的藝術曲目比不上閩南。
閩南的曲目更多的是以民族調式的小調形式展現的,運用五聲調式比較多,不采用清角和變宮。
而江蘇的曲子呢,更多的是帶了倚音,通常是前倚音。
換成西藏那里,還有新疆那里,采用的是后倚音風格。
李易在拉在唱,心中想的卻是各種對比。
“李郎我會了。”等李易唱完,永穆公主把大提琴拿過去,她要自己唱和拉。
李易弄出來新樂器,她就會先去學,這個東西在懂得樂理之后,更多的是熟練工和天賦。
只要熟練就可以,而天賦是拔尖。
永穆公主還有李易送的鋼琴呢,鋼琴是所有樂器中音域最廣的。
但鋼琴不能代替所有樂器,弦樂和管樂、打擊樂器,鋼琴都不行,音色決定一切。
永穆公主自己拉自己唱,一遍之后,她對李易說:“李郎,我喜歡大提琴。”
“那可不行,你應該喜歡小提琴,大提琴太低沉了,小提琴其實音域也很廣。
但弦樂吧,它所表現的是,誒?沒問題,對,弦樂不影響心情。
音樂也不應該以樂器來區分,在于其表達,你應該有個完整的人生,而不是一直被牢籠所保護。”
李易不喜歡大提琴的低沉,大提琴不管怎么演奏,都比不上小提琴和其他樂器活潑。
除非是貝大提琴,然后弄搖滾,這個時候那個低音就厲害了。
厲害的貝大提琴手可以用低沉的共振帶出來激情的釋放。
但是,不是和女孩子,女孩子那么玩,按照傳統思維,就是太浮躁了。
就跟他那時的女喊麥一樣,為什么要喊呢?南曲的女子也能調動氛圍,卻不用喊,因為素質和圈子。
……
“看這兩個孩子,在一起相處得多好啊?媛淑整天快快樂樂的。”房子外面,豆盧貴妃跟李旦說。
李旦把手放到豆盧貴妃的肩膀上,輕輕搭著:“朕曾經無能啊。”
他知道永穆公主的快樂因為什么,李易足夠強大。
其實也是一種聯姻,把永穆公主許配給李易,拉近雙方的關系。
不同的是,兩個人年歲相當,李易沒有別的女人。
而李易認可這個,總是寵著永穆公主。
“總算是給媛淑一個好的歸宿,小易我還擔心他不近女色呢。”豆盧貴妃從另一個方面說起。
她這樣的人,不怕選的男人好色,怕得是男人不好女色。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從現在的情況看,豆盧貴妃覺得李易哪都好,尤其是有時候像孩子一樣不著調。
給人的感覺是特別有意思,有點什么事情商量著來。
一般都是媛淑提出問題,然后小易這孩子給出好幾種解決方法。
最后媛淑不選擇,她會問小易哪個好,說哪個她就信哪個。
這種‘夫妻’關系,一般的家庭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