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們在一處處施工的地方跑,想通過自己認識的某個家具找到回憶。
可惜,家具沒了,換成了新的,木頭更高。
村民們不僅要幫芹兒,更是想與自己曾經的苦日子徹底告別。
有紀念意義的只有首飾、陳年的木梳、一代代傳承的針線板。
家具什么的不要,舊衣服和鞋子扔給衣盟,衣盟會挑選一下,看能不能制作成其他東西,比如鞋墊、鞋底。
村子里的石磨被拿走,換新的,原來的石磨怕芹兒勾起回憶。
“往后村子會成為樣板,叫其他地方有點家產的人看和學。”
李易站在一個別墅旁邊,瞅著干活的工盟人對永穆公主說。
新的房子風格和以前的不一樣,一樓的上面有平臺,然后二樓讓出平臺的位置。
這樣可以在平臺上晾曬東西,還不怕有人從二樓直接掉到最下面。
等以后三層樓修上,還是連平臺。
三樓二樓的兩邊位置,會有水泥和木頭制作的滑梯,水泥壓光。
發生火災時,找到任何一個位置,出溜下來跑,東西不要。
孩子們平時也能玩耍,禁止從下面往上走,以免撲倒磕掉牙。
李家莊子的滑梯比這高多了,還有轉圈的,不過是用鐵皮打造。
“水泥會大量應用啊。”永穆公主知道新的房子用了大量的水泥。
還有用鐵絲在里面制作出來的預制板,跟以前蓋房子的方式不同。
這種更快,而且看著結實,反正空房子點不著。
里面是水泥、石子、鐵絲、石膏,石膏是用來當膩子的,李易說不用滑石粉,不然還要兌膠。
石膏粗一點也沒事兒,如果受潮了,過個幾年重新刮一次。
她發現水泥確實還用,只要燒出來的足夠多,百姓自己家蓋房子,還是可以的。
一想到百姓蓋房子,她問李易:“李郎,百姓想蓋一層的房子,要多少錢?”
“看多大面積,誒?其實有辦法,分期付款。百姓要蓋新房子,一時拿不出來那些錢,咱們借他們錢,像買衣服一樣。”
李易想到個法子,百姓對房子有種特殊的情感寄托。
尤其是中華民族的百姓,有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房子,心就落下來了。
蓋房子從來都是大事兒,只是一般人家蓋不起。
誰家要是起了新房子,鄰居們都羨慕。
永穆公主覺得有道理:“如此錢就少了?李家莊子不賺錢,幫百姓。”
“賺,買衣服什么的,李家莊子就賺錢,回本期長一點而已,屬于低利息放貸。
你看蓋房子,百姓自己找人和買料,蓋一個三間的房子要花十緡,又沒有十緡積蓄……”
李易介紹起怎么蓋房子放貸。
十緡的房子他九緡給蓋,允許對方幾年付清。
他的材料成本低,人工成本呢,找工盟的人,天天有活兒干,工作穩定,就可以少要錢。
蓋同一種房子的經驗越豐富,速度越快。
一個房子的整體成本在七八緡左右,賣九緡賺一緡。
若成本為八緡,五年還清九緡,相當于年利率百分之二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