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所在下雪了,長安落了秋雨,這邊直接飄雪。
城還修著,目前看來一個月內修不好。
后方送水泥和竹子、補給的隊伍連成了串兒。
蜀地人依舊未停止向前方運輸輜重,五十萬緡,能夠買許多東西。
他們還從這邊帶東西往回運,說是回去后賺了差價,留一半,然后再買東西給送來。
蜀地人在等大唐軍隊把吐蕃控制住去收拾蘇祿的突騎施,接著打到白衣大食不敢動。
那樣他們可以繼續走路上的絲綢之路向別處賣東西,蜀地的茶葉屬于絲綢之路上的好貨。
有馬的人組織起來,叫馬幫。
沒有馬的人,幾十個人各自背著一百多斤的茶葉走路,拿個拐杖。
一般情況下是茶葉采摘完,壓一壓、曬一曬,也不炒,就那么裝在背簍中。
加上自己帶的食物和水壺鋪蓋等東西,慢慢走,累了就用拐杖拄著地休息一下,叫打拐子。
一天走個二三十里,路好的情況下走出四十多里。
下雨的雨水會落到茶葉上,茶葉持續發酵。
一年就走一次,到地方時,茶葉全發酵好了,就是紅茶,當然細分的話也有黑茶。
拼一次,能賺回來在蜀地正常工作十年的收入,但有的人在路上就倒下了。
生病、遇到壞人、泥石流、過河的時候漲水、野獸……
高風險中帶著高利潤,辛苦歸辛苦,人總是要拼一下才不枉此生。
不過一般這種情況少,蜀地人結伴而行,將義氣,對外人都如此,何況是自己村子中的人。
而且蜀地人對外的時候很能打,一點不懼。
蜀地人最有意思的是,對外厲害,對內就總趴窩。
叫外戰內行,內戰外行。
現在蜀地人需要絲綢之路,邊關將士打得好兇,自己要支援,順便賺點路費。
主要是中草藥,現在雪蓮可以有,拿回去賣給藥鋪,加上其他的藥材。
新的醫書上對黃河源頭的藥材全列舉出來,有動物的也有植物的,甚至包括礦石類的。
蜀地的人拿走的時候寫一個東西什么樣、多少,按一個手印,一錢不給,就走了。
等回到蜀地,他們賣掉后,買東西,再給送過來。
到目前位置,還未出現一個蜀地人拿走東西消失的情況。
陸路的蜀地人給東西,水路的船只更多了。
還有的富戶拿錢買東西,然后到驛站,花錢給前線的將士們送。
比如過壽了、孩子出生了、滿月了、周年了、成親了。
就會有人掏錢買東西給將士,哪怕是二十斤山藥、五斤葡萄干。
他們自己掏錢給驛站的驛卒,圖個吉利,給將士送東西求平安。
驛卒們湊一批就給送去,一站接一站。
百姓送的東西沒有新鮮的水果和豬,也沒有活的雞和魚什么的。
更多的情況是送米,富貴人家娶媳婦,直接千斤的米裝在麻袋中就送到驛站。
驛卒遇到這等情況,單獨找牲口運。
眼下就流行這個,拜神不如助人,戰線越向前推,后方越穩定。
守黃河兩岸的將士們感受到了這種強大的力量,輜重從未停過。
一艘輪船停下,大家幫忙去搬運上面的東西,再把自己弄到的土產裝上。
“麻袋上面有字,誰識字?看看!”搬運的士兵見到了像字的痕跡。
“文書,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