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北方飄雪的冷,廣州的午后還是熱的。
樹葉看上去無精打采,老黃狗趴在院子里,隔著柵欄微睜著一只眼睛看外面走來走去的人。
推著裝有新摘柚子獨輪車的人慢慢走過,過冬的大雁在天空盤旋,尋找合適的地方。
晏氏的官員和與他們同流合污的官員依舊在各處碼頭想辦法欺負夷商。
山民們的日子好過起來,羽林飛騎進山幫忙打獵。
凡是打到的獵物,羽林飛騎取一半,另一半留給山民。
廣州的山多,野獸多,山民平時打獵的時候總有傷亡。
不打獵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又會被野獸給獵了。
羽林飛騎拿著火槍、刀、長鉤子在林間掃蕩。
遇到食肉的野獸,攻擊,遇到毒蛇用鉤子捉,遇到食草的不理會。
吃草的動物留給山民自己以后慢慢抓,屬于好東西。
羽林飛騎不擔心把廣州的野獸給打沒了,李易沒要求他們控制。
大唐的廣州野獸不屬于數量少的保護動物,也不稀缺。
過上幾年,如果山里的食草動物數量增加,依舊有同種類的食肉野獸從其他地方趕過來。
真正影響野獸數量的不是獵人,大型戰爭和人口增長后的工業、建筑增加、農藥化肥大量無序應用,才是野獸變少的根源。
廣州屬于野獸影響了人的安全,等數量變少,獵人會留口,不愿意殺沒。
而且獵人的需求和能力有個限度。
羽林飛騎幫忙清理,未來幾年后,山民耕種生活穩定,路修好,再多修休息的地方,跟野獸會形成一種平衡。
“給,一批皮毛給你們,換錢。”
一個山民的頭領把羽林飛騎幫忙獵殺的一半的野獸皮簡單處理過,交給又一次過來的羽林飛騎。
他們不要皮,肉留下吃,他們想換錢,兌換券。
路修得差不多了,商人們增加。
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會去跟夷商交換東西,夷商帶來的東西數量有限。
商人愿意找當地山民換,山民剛開始還挺高興。
后來發現商人給的價錢低,低很多。
就找羽林飛騎換錢,然后拿錢買商人的東西。
商人在換東西的時候總是挑毛病,然后壓價。
現在沒有東西可以換,兌換券怎么挑毛病?說用舊了?
用舊了李家莊子給回收,免費換新的。
山民發現好處,跑下山入籍的時候問官員東西的大概價錢,等商人過來,想多賣錢,山民不答應。
換其他商人過來搗亂,抬高價錢收山貨,后來的商人保證會雇傭人偷襲。
羽林飛騎收,商人們只能干瞪眼。
偷襲成功的概率太低,即便人多,羽林飛騎跑一個,報了信,什么山賊、山匪的,全滅。
“一共二百九十三緡,給你們三百緡,再給我們帶點果子什么的吃食。”
羽林飛騎估算下價格,數出來三百緡。
這批東西送回李家莊子,李家莊子收貨的價錢低四成左右,比別的商人送到李家莊子的低。
李家莊子不一定非要用這些東西賺錢,可能制作衣服、靴子等東西,送到前線。
“好,有熏好的肉。”寨主數一遍兌換券,高興地揣起來。
有兌換券就有底氣,可以帶人下山去買鹽、糧食、油,咸魚干最便宜,能買許多。
“這次還打獵不?我們像以前一樣,叫人給你們領路。”寨主不嫌錢多。
“收柚子,你們種的,或者野生的柚子。”羽林飛騎不打獵,要買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