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部族民眾考慮的事情簡單,孩子們則敏感,見到大唐的人幫忙,在旁邊看。
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大唐不好,人不好,有好東西不給自己,就應該去搶。
下了大雪,大唐的人過來給東西幫忙,孩子們不知道怎么辦了。
不好?人家來幫忙給東西。
搶?不用搶啊,直接就給了。
去大唐搶一點東西,大唐馬上就打,占不到什么便宜。
跟他唐換東西,大唐有許多好東西,自己抓到一只兔子送過去,換到了半斤的冰糖。
似乎換比打更劃算,打的話,吃一斤的兔子肉,很可能被人家給打了,會死人的。
“攻心為上。吐蕃那邊絕對想不到。”郭知運早上起來喝魚湯。
封河了,在河面上鑿個窟窿,魚看到光線不同,會游過來,然后發現水里的含氧量更好,繼續游。
游到缺口的地方,向上躥,要喚口氣,然后就被人抓著給拎上來。
至于為什么沒看到人,看魚的眼睛位置就知道了,根本看不到。
于是大家喝魚湯,舍不得殺自己的羊。
黃河鯉魚在李易那個時候屬于好的野味,在大唐,整個黃河里面就鯉魚不值錢。
所以許多長安的酒樓,會專門推出鯉魚生魚片,叫鯉魚膾。
別看唐朝皇帝姓李,就覺得鯉魚不能吃,皇帝都專門寫詩稱贊鯉魚的美味。
“怕他們活不下去找我們拼命,將士守邊關,不打仗還不好么。”
張忠亮在清蒸的鯉魚身上撕下快肉,聞了聞,放在嘴里。
“有高壓鍋,做飯速度快。”張孝嵩挑姜片吃。
清蒸魚里面有蔥絲、姜片、蒜片、竹筍,放醬油。
王君葵則找那一點竹筍:“南邊的地方新竹種下去了,明年能長出來一大片竹林,今年少吃多種。”
張孝嵩趕緊也夾竹筍:“夏天留下來的筍,可不是本地的香竹,蜀地人專門送來的綿竹筍。”
“等咱們種的竹子多了,也給蜀地送竹筍吃,李易來信有講怎樣種植、收獲。
順便養雞,夏天用水車把水提上去,種當地的松樹、灌木。
當地的湖泊也不少,叫措,那個新的秈稻說是要送種子過來,蓋大棚育苗。
再趁著暖和那段日子趕緊種上,兩個月后收獲,本地就多了一種米。”
王君葵提到回報與未來的發展,李易全寫了。
凡是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養殖、種植模式,成套路地拿出來。
無須考慮怎么安排,照著信上寫的操作,更不用管之后銷售,早安排妥當。
“把李易騙來,咱們擁兵獨立吧,李易保證有辦法幫咱們立國。”郭知運突然說了一個笑話。
“行,老郭,我支持你,你來辦。成了我給你當宰相,輸了滅族的時候不要牽連到我。”
張忠亮附和,前提是自己無風險。
張孝嵩喝口魚湯,感覺肚子里暖暖:“想來難以制伏,他手段太多,即便捆住,他也可能眨眼間把我等放倒。”
“把離我們幾十里遠的部落安排到城邊吧,冬天不好照應。”王君葵說出個安排。
之前距離遠,為了防備,吐蕃的部族害怕大唐打,大唐也怕部族吐蕃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