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我呀,給朝廷,倒是用不著那么大的比例。你們修路,有煤就能燒水泥。
我告訴你們哪里的石頭比較好,也是露天的,石頭就擺在外面。
咱們一起修,從這邊往你們那里修,你們也往這邊修。”
李易要加強統治力,兵貴神速,路不好怎么運兵?
去鞍山、沈陽和撫順好辦,有遼河,從遼河進渾河,整個一條線全穿。
“船,我們要大船,裝貨等黃河有水了運貨。”李大酺惦記起船。
“明年夏天看看能不能開通航線,船到各處的碼頭停靠,你們把東西運到碼頭。
你們出人裝船,再隨船過來買賣,不收你們船錢。
從你們那里到長安免費,從長安回去還免費。
你們在長安吃飯住宿要花錢,算你們便宜一點。”
李易又給出承諾,可大方了。
李成器在旁邊蹙下眉頭,卻未出聲。
等兩個人高興地吃完飯去休息,李隆基找過來,李易泡功夫茶。
“易弟,船費怎般計較?”李成器把情況先說給李隆基聽,再問李易。
“咱們自己的船,船員有錢賺,咱們補貼。
從那邊過來,咱們可以收東西,拿兌換券收,價錢比他們過來賣的低。
等回去時,咱們帶上自己的東西去賣,順路帶他們的人和貨一程。
有利潤,賺多賺少而已。關鍵通過這個方式加強交流,你看我跟你說……”
李易講解交流和民心的關系。
契丹、奚族,還有渤海國,皆可通過免費的船來貿易。
他們的工業和手工業不行,賣過來的東西俱是初級資源,價錢提不起來。
賣完東西他們要買,正常來說會買什么?當然是長安的一些帶有技術含量的商品。
這樣的商品附加值高,本身有利潤。
那里的煤炭與鐵礦石運過來了,形成補充。
當地人會按照大唐長安,或者說京兆府的消費習慣來養殖、種植、采集、狩獵。
憑借現在的武器和人數,想把東北的某種動物給殺絕了,不可能。
最后契丹、奚族、渤海國對大唐的貿易形成依賴。
打仗保證中斷貿易,火槍先給看的,想一想通過戰爭奪取的機會有多大?
既然貿易可以達到目的,東北地區便穩定。
“這都不算什么,至少咱們還賺錢,利潤少一點而已,京兆府百姓卻能買到東北地區的特產。
他們有了鐵礦石和煤,會自己制作農具、工具、武器。
突厥再想打他們,他們首先考慮的絕對不是投降,突厥給不了他們貿易福利。”
李易又總結,國策,不能錙銖必較。
曾經他的國家為了進聯合國,給非洲提供了多少援助?是非洲兄弟把國家給抬進聯合國的。
其他西方國家,不一樣通過各種金錢上的支援來獲得好處么?
何況大唐在免費提供航運的時候沒倒貼,有利潤。
“他們想要竄天猴。”李成器提起李大酺對他說過的要求。
“給,先給一批,包括炸藥包,他們覺得好用,再廉價購買,不怕他們用來打我們。”
李易還是那么大方,支援給他們武器,他們針對突厥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