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是先病倒了,你們怎么辦?哎呀,我得保證身體健康,不容易啊。”
李易不愿意吃死蟹,但現在的海產品最方便運輸。
天冷了,零下二十多度,包裹在冰里的海貨送過來,能吃。
扇貝了、牡蠣了,不直接取肉,那就無須掛冰衣。
倒是海虹,也就是貽貝,肉取出來凍硬了過來稍微多煮一會兒不錯。
“用快馬給你送鮮的,現在驛站好用。”李成器上心了,對,不能把易弟吃出病。
別人生病了,易弟可以救治,易弟生病了,大家全傻眼。
“現在有撈河蚌的,我在報紙上強調一下,撈起來先放一點鹽,養著,等吐泥,泥里面的微生物多。
吃的時候最好采用蒸的方式,溫度更高,我放高壓鍋,一錢就給加工一大鍋。”
李易突然想到個情況,河里有河蚌,在冰封不完整的時候撈,相對來說河蚌肚子里的泥沙少。
河蚌個頭大,大的跟梭子蟹似的,一個碟子裝不下。
寄生蟲多,放一點鹽在水里養,多吐一吐,再多蒸一會兒,寄生蟲也給弄死,一起吃掉。
大河蚌不好吃,看怎么做吧。
河蚌若是不煮透了,寄生蟲殺不死。
煮透了,吃的時候發現咬不動。
所以先讓河蚌吐淤泥,然后取了肉,記得取肉的時候手上別有傷口,或者用工具取。
然后加上調料放在盤子里蒸,這樣溫度夠高,能夠殺死寄生蟲,河蚌的肉也能咬動,比直接煮強多了。
“我叫人撈一批,你給做?我想吃。”李成器沒吃過,覺得河蚌在淤泥里生長,惡心。
“多撈點,我先寫報紙上的內容,你們自己倒茶水。”李易站起來讓出位置。
青松拉箱子的拉鏈,紫玉從懷里掏出來一個夾子,上面有紙和用小繩拴的鉛筆遞給李易。
青松的動作停了,抬頭看紫玉。
紫玉對他矜持一笑,承讓。
“哈哈哈……”李隆基大笑,他覺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看青松與紫玉斗。
四個班啊,每一個班的紫玉和青松都在斗,感覺是傳統,繼承了。
李隆基坐到李易之前的位置上泡茶:“聞恬哪去了?”
“給孩子們上課。”桃紅應聲。
宮女太監其實每個人都要負責一處事務,隨時了解和掌握。
隨時隨地他們伺候的人會問一些什么,必須答上來。
答得要自然,應該如此一般。
沒這個能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三十六人組中的一員。
現在他們也有手下,來回傳遞消息。
比如李旦,他喝著茶水突然問:老三干什么呢?
旁邊的人要給出答案,陛下在哪。
“行了,拿去印報紙,其實這個東西切了涮串兒最好,一定要涮熟了,用帶雞油的湯來涮。”
李易寫完,隨手往后一遞,葛巖接過,跑去印刷工坊。
“東主,大娘來了,一起來的還有他的小兒子和兒媳婦。”宋德匆匆跑進來。
“哪個大娘?”李易迷茫。
“眼睛好了回藍田縣在醉仙居幫忙收拾衛生的大娘,他小兒子回來了,說是發了大財。”宋德提醒。
“請!”李易想起來了,房子塌了的那個大娘,雙眼中漿,后來他給調理好,就去醉仙居干活,李易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