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露出笑容,為當地的百姓感到高興。
李東主出動一次,果然帶有明確的目的。
他也終于知道隊伍車上裝了很多鐵鍬的鍬頭的意義,過去找木頭棍給裝上,然后挖淤泥和泥鰍。
“有泥鰍大餐是吧?”郭子儀饞了。
“還有鱔魚,想吃就做唄。但我更希望當地有人可以專門修池子養鱔魚。”
李易對于怎么吃還是比較精通的,他在考慮人工養殖鱔魚。
他莊子就養,連著泥鰍一起養,還有養的東北林蛙、稻田蟹。
想吃的時候可以拿出來一點給大家嘗嘗,他想讓別人養,得用事實說話,先打個樣兒。
“一般的百姓估計沒時間養,有錢人家行,雇人養。”郭子儀認為像大棚。
第一年李家莊子種,第二年在外面試點,第三年百姓才愿意借錢或跟李家莊子合伙蓋大棚。
今年不用了,百姓自己籌錢,集資,然后按照笨方法建大棚,生長期長,日照少。
在弘農教別人,百姓還是要等,等其他人養殖成功,賺了大錢,再考慮自己養。
“在于地方官員的能力,讓我去當縣令,我不要自己掏錢,我保證能夠把水產養殖規模化,三年足矣。”
李易輕描淡寫,似乎不認為有什么困難。
郭子儀搖頭:“東主你不能去當縣令,你得回李家莊子坐鎮,不然大家要把你綁回去。”
“嗯!所以我過去看看,為當地官員上上課,學習好的,留任,發展地方出成績后升官。學習不好的,陽奉陰違的……”
李易不說了,撈湯碗里的牛肉干吃,吃一口對郭子儀說:“老郭你嘗嘗這個。”
郭子儀躲:“不嘗,我知道,泡完了不好吃。”
“人啊,有時太聰明了不好。”李易無奈,確實不好吃,不如硬著在嘴里慢慢嚼。
郭子儀嘆口氣,把碗端過來,看李易一眼,轉頭對旁邊騎馬的人喊:“老方,東主刻意給你用湯泡了一根牛肉干。”
這個老方瞪郭子儀一眼,策馬過來,彎腰探手,接過湯碗,一仰頭喝掉,牛肉干在嘴里嚼,手腕一抖,碗飛向郭子儀。
郭子儀輕松接到手:“看!總歸是有聰明人。”
……
中午的時候,大家隨便吃了一點東西,就是泡面。
隊伍停在一處驛站旁邊,不但自己架鍋燒水吃泡面,還給這邊路過和在驛站休息的人提供一份。
灞水李家莊子東主出行,自然要一路為百姓提供便利。
同時在當地收購雞蛋,一份泡面里窩一個荷包蛋,全熟的,不要八分熟什么的,怕生病。
加上小咸菜,大家吃得很開心,尤其是小家伙,頭一次在外面這樣吃。
當然,方便面里沒有油包和蔬菜包,隊伍有大罐子,里面裝著凝結的葷油,還有大袋的干蔥花,以及調料粉。
百姓吃上,李易拿喇叭喊:“我是灞水李家莊子的李易,你們有冤情沒有?”
百姓看他,紛紛搖頭,沒有,這里是京兆府的縣,哪有什么冤情,之前幫著打官司的學子,早處理完了。
“居然沒有,攔路喊冤的事情,我咋就遇不到?”李易郁悶地收起喇叭,低頭吃飯。
“估計本縣的官員知道此事,會被嚇到,消息若是傳到前面的路上,沿途的官員都得怕。”
李成器笑了,還有主動問別人有沒有冤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