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查,查到馬上收拾,大唐啥都缺,就不缺當官的人。
沒看到那么多等著被分配的官在長安呆著么?
遠的地方,許多官員寧肯繼續等也不愿意上任。
華州近,挨著京兆府,還有李易養降戶的山,包括后面的同州。
“能查出問題?”郭子儀想了一下華州,搖頭。
華州就是整個州府被端的地方,當時李易還親自過去幫忙處理,解決了一大堆縣的具體情況。
這才多長時間啊?再出問題,想來會掉腦袋。
“想查出問題,保證有問題。比如不貪不占,那么我就問數據,哪一個縣現在有多少孤寡、多少應該入學的孩子。
還有今年主要的農作物畝產量,整個縣的清淤情況,百姓家中的牛,等等。”
李易對此信心十足,找毛病還不容易?
郭子儀又搖頭:“你這樣可謂是強人所難。”
“你問張九齡,他就能給你說出廣州那里他負責地方的具體情況,數據一個都不會差。”
李易反駁,看人,看誰在那里。
“換成你呢?”郭子儀想一想張九齡這個人,不得不點頭。
“我?我若當縣令,隔三差五就讓刺史到縣里來,哦,鄭縣就是華州的州府所在地,倒是不用費心。
我還能讓朝廷的大臣往縣里跑,為什么要讓人查?咱們把人喊過來,可以拿好處。
好比有個利民工程,不用朝廷出錢,我縣里也不出錢。
到時候工程搞好了,百姓得利,朝廷得威望,需要朝廷官員過來露個臉。
朝廷的官員一準兒愿意來,過來看一看,撈政績,再拿禮物回去。”
李易辦法多著呢,沒本事的官員怕上官下來,有本事的請上官下來。
他開始給郭子儀講,當官不容易,尤其是還想當個好官。
需要維護所有方面的利益,通過協調來讓所有人都滿意。
在低頭干活的時候,必須抬頭看路,否則你升不上去。
故此想辦法,把民生解決,把上官的政績擺好。
郭子儀停傻眼了,考慮一會兒,問:“你這么能干,上官難道不擔心你搶了他的位置。”
“給他功績,他先升上去,你跟升。升到一定程度,上官升不上去,你必須立即換地方。
讓上官幫忙,調到另一個位置,然后你就在這個位置上繼續找更上面的官員。
在咱們大唐,最簡單的辦法是認識陛下。
你跟陛下能說得上話了,可以投書了,一切便好辦了。”
李易很有耐心,雖然他說的這些對郭子儀沒有任何幫助。
“哦~~我懂了!”郭子儀對李易伸出個大拇指,表示佩服。
服,他是心服口也服。
他算是看明白了,李易的層次更高,連投書都不投。
李易講的全是官員跟官員,臣與君的事情。
李易自己卻沒選任何一條路,他選的路,一般人是甭指望了。
根本學不來,這條路,如今回想起來,特別艱難。
需要連續拿出來利國利民的好東西,還是不求回報的那種。
自己在賺錢的時候,帶百姓一起賺錢,幫朝廷解決大問題。
這樣一點點的,才有了如今的這種特殊關系。
自己考武舉,被評為異等,李易不知道該怎么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