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看看眾人,都是沒到過海邊的,說道:“鐵路修好,咱們乘火車過去看看。”
李易心疼這些人,看著權利多,實際上要不是有安史之亂,他們也就在東都和西都轉。
去東都還是因為吃不上飯,宮里一大群人,每天人吃馬嚼的,還要與百姓搶那點糧食,就搬家。
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逃避,面對天災的逃避。
今年關中大旱,加上歷史上蝗災使糧食大量減產,無法運輸到長安,百姓餓得吃土。
離開長安,眼不見、心不煩。
提前知道災害的情況,李易先收拾蝗蟲,再遍布水網。
百姓余糧多,李隆基就不去洛陽了。
“對,去看看,易弟你跟著為兄便放心,或者問問陛下,能否派宰輔也隨我等到海邊看看民生。”
李隆基現在不擔心朝政問題,軍隊厲害。
要是有什么緊急的政務需要處理,有李易在,沒問題。
即便天要塌,問一下易弟,易弟會想辦法給解決。
李易看著李隆基:“誰去誰留下?三哥提要求,陛下一定會應允。”
“易弟說誰留下比較好?”李隆基一時間想不出來。
“老宋和老張都行,他倆全看過海,老畢……老畢也見到過海,就蘇颋沒到過海邊。”
李易一看,你們都知道大海啊!
畢構當過廣州都督,在廣州當都督,不去海邊瞧瞧?
“他們……唉!”王皇后一聲嘆息。
她羨慕其他人,以前的時候,她沒考慮過去海邊,始終在斗爭。
泰山封禪,理論上能看到海,其實好幾百里,又沒有望遠鏡,一片云霧,沒霧還是看不見。
曾經找不到出去的機會,皇后和皇帝能到海邊玩兒?朝堂不要了?
如今一切皆不同,朝堂?有李易的地方就是朝堂。
永穆公主在旁邊露出向往之色:“大海美嗎?”
“夏天游泳比較好,前提是要有細沙子的沙灘,礁石的傷腳,要不我帶你飛過去吧。
長江以北地區的不行,冷,去……瓊州,那里可暖和了,沙灘還好。
我教你沖浪,就跟雪橇似的,穿在腳上的那個。”
李易見永穆公主想去,要直接飛。
“易弟,不可呀,路途遙遠,從冷的地方突然到了熱的地方,要生病。”
李隆基趕緊阻止,別去,咱們的目的地是弘農,不是瓊州。
其他人紛紛勸說,你得留下,你走了我們心里不踏實。
“李郎,等明年。”永穆公主放棄現在立即看海的心思。
“好吧,其實快的話……”
“最少要耽誤三天吧?三天咱們快點走,能到弘農。”李成器打斷李易的話。
“不去,不去就不去。”李易點點頭。
“東主,王維把那條半生的魚給吃了,說味道好。”宋德此是趕過來,向李易匯報。
“小屁孩兒就是小屁孩兒,他要吃拉肚子了,嗯!能見到我。”李易驚愕,又表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