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能夠影響出題,甚至就是他出時務策,他對大唐的大勢上如何操作,別人必須考。
“邊關。”王維二人一同出聲。
“邊關何處?”李易順著問。
“吐蕃!”兩個人還是一起說。
“吐蕃應哪般?”李易不說對錯,接著問。
孟浩然和王維互相看一眼,王維先開口:“應趁我大唐后勤補給充足,繼續向吐蕃腹地進攻。”
孟浩然也說:“大唐精銳,盡在黃河源頭,已適應當地氣候,可突進。”
“你倆拿刀去打?大唐的錢怎么來的?大唐其他地方不需要用錢?
明年咱大唐不打吐蕃,戰略上攻打吐蕃會耗費國力。
你們可知吐蕃黃河九曲至黃河源頭各部族已歸順大唐?
這叫信息不對稱,你們的層次了解不到,報紙上有寫,側面寫出來,多看看報紙。”
李易搖頭,明年不打,不但吐蕃不打、突厥也不打。
突厥內亂,一旦去打,突厥必然快速結束內亂,一同針對大唐。
“突厥和突騎施皆不起戰事,除非他們主動挑釁,吐蕃正在跟我們合作一起賺錢……”
李易為兩個人講解起當下的北、西北、西邊的局勢。
西北要種棉花,吐蕃的土地讓出來,會進行種植和養殖,到時候先分吐蕃一些錢。
分出去的不是錢,是錢買到的大唐的商品,算利潤,如此大唐又占一點便宜。
突騎施面對大唐,連續受傷,吐蕃打不打蘇祿不清楚,蘇祿必須去打白衣大食。
他不打,內部則不穩,在大唐身上受的損失,需要從白衣大食身上找補回來。
大唐甚至可以與之貿易,叫他們幫忙打通路上絲綢之路。
孟浩然跟王維又對視一眼。
“身處高位,有這等好處?”孟浩然想到了李易的地位。
“大唐戰略之事,出之不易。”王維卻神情肅穆。
他認為自己在李易同樣的位置上,想不到這么多。
出身自河東王氏的他,太了解國家大事的制訂有多難。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一個不小心,會拖累整個國家出問題。
事情從李易口中說出來,似乎一切俱在掌握之中,沒有遺漏。
三處敵人在何等狀況下,誰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大唐怎般應對,聽上去很簡單。
但這個局面是如何出現的?是誰推動當下局面的形成?
王維繼續服氣,他家離京兆府近,曉得李家莊子在戰爭中付出了多少。
不然陛下怎么住在李家莊子,而不是自己的王家莊子?
“對,不容易。”孟浩然反應過來,確實,跟位置的關系很小,有本事才有位置。
“下一個問題是關于契丹、奚族、渤海貿易之事,當作何解?”李易再說一個。
這都是明年開春時要考的時務策,從東北到西北,一個個勢力擺出來解決。
“不是降了么?”孟浩然的意思是,自己人,買賣而已,還要解啥?
“從貿易中獲得大量錢財,把那邊的人給限制住。不然他們還會復叛,不可信。”王維才不認為那邊安穩。
“若僅僅是錢的問題,我有無數種方法解決,戰爭中經濟戰一樣重要,還有一種叫文化戰……”
李易又一次說新的思路,有新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