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停住,扭頭看李易:“暉州怎么了?”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李隆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印象中里似乎沒有。
“按察使。”李易回答三個字。
說明當地的情況了,那里基本上不受大唐朝廷控制。
當地叫黔州郡,右黔中按察使。
之后許多年變成了采訪使,比之李易那時的自治區還不如,至少自治區聽中央的,屬于絕對的行政規劃區。
現在那里,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
李易時的貴州旁邊,貴州經濟發展一直就不行。
道路不好,所以織金洞只是四個A的旅游區,各方面有所欠缺。
曾經有央視廣告都說,來丹寨旅游,就是扶貧。
可見當地的人均收入情況,當地也有宰客行為,卻比其他地方的少。
因為當地知道,如果把游客都給趕跑了,經濟發展更廢。
查資料,現在大唐時期的當地資料很少,縣志都沒有具體的。
新唐書說江南道包含五十一個州,例出來的卻沒有五十一個,因為有的州不列。
貴陽都不列了,李易那時的省會,現在叫黔州郡,大唐行政不在乎,對當地統治力度非常低。
“原來如此。”李隆基不去想了,太偏僻了,人少,當地都沒有折沖府。
“那里有不少藥材和礦產資源,憑借我現在的辦法,能在兩年內把當地資源開采形成規模,人均收入不比長安的低。
但……從業性單一,交通不便,投入巨大。
同樣的資金,放到別的地方,對大唐的好處更多,所以那里就始終被忽略著。”
李易說著說著就說到了他那時貴州為什么發展比不上其他地方。
投入產出比低,國家財政不愿意去專門扶持。
本地政府能力有限,凡是有點本事的,都跑到別的省了。
當地第一產業最廢,第二產業是第一產業的好幾倍,最厲害的是第三產業,就是服務,主要在于旅游。
說明政府的官員很努力了,他們知道自己的情況,就是沒有弄到中央大量財政撥款的能力。
不過李易覺得當其他地方的國家財政扶持后的收益達到峰值后,就會向另一些不夠發達的地區進行傾斜。
“你看著辦。”李隆基自己沒啥想法,讓易弟管。
自己都不清楚當地的事情,想管咋管?
還是易弟好,問他什么他都知道。
一群宰相加起來也不如易弟一個。
比如現在宰相全在,問,山上野生藥材種類,宰相全瞪眼。
易弟就會一樣樣說出來,包括每種藥材治療什么病,生長環境。
再問當地有礦產,宰相們還是懵!
問河流水系、山川布局,宰相們依舊……
問土貢幾許,民俗哪般,宰相……似乎沒什么用,對吧?
李隆基有種帶著易弟就帶著整個天下的感覺,特別安心。
一路走、一路問、一路聊,李易還要照看著自己未來的媳婦兒與開山大弟子。
青黛的爺爺在旁跟隨,聽李易與陛下間的問答,徹底悟了。
怪不得李家莊子地位那般顯赫,因為有李易在。
問什么便答什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哪怕抓一把土來問,李易都說出來這是啥土,能作何用。
小丫頭青黛在旁邊不時看一眼自己的神仙師傅,面前都是小星星,師傅太有本事啦。
“踩這里,滑。”小丫頭在幫著王皇后鋪手帕,她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