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沒有啤酒的時候,大家都用料酒,料酒也是黃酒中的一種。
后來大家才發現,中國人,啤酒做菜可以啊。
現在大唐最貴的酒是葡萄酒,像李白喝的說斗酒詩百篇,就是葡萄酒。
喝十多斤葡萄酒,然后就喝多了。
葡萄酒的度數也不低,喝十多斤,從早喝到晚才行,或者是從晚上喝到早上。
酒精累積,終歸是會喝醉。
李易想著,突然親了永穆公主一口。
“李郎!”永穆公主四下里看看,發現大家都低頭吃飯,非常整齊,沒有一個人抬頭,放下下心。
“能賺錢了,聞恬蘭香閣往后賣啤酒。”
李易找到的發財的方法,多多造啤酒,不再是莊子里自己喝。
“有人買?”永穆公主對經營這一塊并不熟悉。
“熟制,可以保存啤酒二百天以上,一大桶一大桶的,用橡樹的木頭制作,跟葡萄酒一樣。
照此說來,橡樹未來是個好東西,不但能提供橡子,其本身也是儲存酒類的上好木材。”
木桶酒、陶罐酒,在中華歷史上都出現過,包括瓷罐的。
李易說著啤酒桶,腦海中出現的則是東南亞、東亞的地圖,尤其是緯度比較低的地方。
他想到了一個事情,開春之后,船隊出發,帶回來橡膠樹苗和種子。
種在哪?是個問題啊。
東北、北方、西北?開玩笑!
最適合的是瓊州,然后就是西南蠻的地方。
曾經西南蠻那里有好幾百年的大樹,當地人為了種橡膠,明明知道這個樹活著的時候不可以砍,更是歷史文物。
然后為了賺錢,就給幾百年的樹割樹皮,樹皮沒了,養分供應不上,樹就死了,種橡膠。
還有的是鉆孔,給樹鉆一個或幾個孔,往里塞胡椒,再用泥封上。
這種方法,樹還是會死。
他們知道這個人文,卻不在乎,他們眼中只有錢。
那么橡膠不可以種那里,以免破壞生態環境。
其他的東亞和東南亞地方,種吧。
還有原產地、非洲、澳洲,都行,何必禍害自己大唐的地方?
李易一邊思忖著一邊用大家能理解的語言來說,宮女太監們記。
“想要過上好日子,必須軍事方面強大。而想要軍事厲害,除了人員,還有技術。”李易教導著自己未來媳婦兒。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技術者得民心。”永穆公主聰慧,一下子就明白了根基在哪里,技術!
技術好,畝產增加;技術好,收割方便;技術好,加工容易。等等!
“當前情況下,任何的法制都是人治,考驗的是人的情況。
知道百姓所想,清楚官員所思,協調好了,方為盛世。”
李易喜歡烏托邦,卻知道弊端,那么就得想辦法解決。
烏托邦其實是理想化的社區,然后發展著就發現不行。
因為**,烏托邦安需分配,這個沒問題。
問題在于生物的本質,漂亮的女人和帥氣的男人,也能平均分配嗎?
要么就是GONG產GONG妻?那不回歸到猴子時代了嘛!進化還是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