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莊子里還有貨幣抵押品幾許?”李隆基發現兌換券越來越好用,怕莊子東西不夠。
“京兆府的貨幣回流量在增加,說明長安的經濟地位提高,河南府的東都需要跟著提高。”
李易沒提有多少貨幣抵押品,他說貨幣回流。
李家莊子在大量出售奢侈品,每一次出售都是高比例的利潤。
這個利潤就是抵押品,回流速度越快、凈利潤越多,那么抵押品也就跟著增長。
“陛下手中的黃金和白銀太多,能否先給你莊子,你莊子出貨幣?
然后發行到更遠的地方,增加紙幣的使用量?
紙幣攜帶方便,某一種程度上節省貨幣運輸損耗,減少無效損耗。”
李隆基看李易抄的書,很認真呢。
聽李易一說即知是何意思,兌換券在一個地方轉,利潤是增加了,對于推廣紙幣不利。
他想把自己的黃金和白銀換成李家莊子的兌換券,然后直接放外面州府,進到縣里。
“行!”李易想了下,答應用李隆基的錢來印錢。
“兌換券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扣掉,讓陛下出。”李隆基害怕坑了李易。
自己拿價值一百萬緡的黃金換到有一百萬緡的兌換券,成本李易承擔。
貨幣流通中的稅收和百姓節省下來的貨幣運輸損耗,進入循環后,朝廷得利。
李易擺下手:“不用,那個……發行下紀念幣就行,我能從中賺到錢。”
“怎么個紀念?”李隆基從不懷疑李易說能賺錢的事情。
“重新設計版面,增加鑄造難度,這是非紙幣的。紙幣的印刷更精美,能夠流通,亦可收藏……”
李易給李隆基講紀念幣,紀念幣的發行,一般情況下是等額發行。
李易要先發行出一小部分等額紀念幣,然后偷摸加價。
這個換成他那時,絕對違法,憲法。
人民的銀行不可以如此玩兒,李易沒人監督,他就想偷偷賺點,把成本錢賺回來。
他那時有很多高價收購硬幣的,幾幾年的幾分錢、幾角錢硬幣,價格很高。
然后大家就發現,怎么這些年份的錢咋如此少呢?
一個原因在于當時發行的數量本身就少,另一個原因,則是國家發行那一批貨幣,屬于涉外貨幣。
就是只交易給特定身份的外國人,外國人才能兌換那樣的貨幣。
其本身就是紀念品,國內的人當時買不到。
故此有人才發現,怎么就沒有?
李隆基放下筷子笑,用指頭點著李易:“易弟呀,你這……這么做,會不會出問題?”
“只要足夠精美,基本上屬于非貨幣流動方面的流動,在于收藏!價格會越來越高。
三哥你看我都專門多印刷成套的貨幣,保存起來,以后就值錢了。
貨幣產生的本身就是商品,用來交換的,之后才是中介物。
紀念幣的發行,本身又使貨幣回歸到商品的類別中。”
李易承認,這么做不是很好。然,在精品的前提下,一切又回歸本質。
貝殼當作貨幣的時候,貝殼也有好有壞。
鹽當成貨幣的時候,鹽的品質更是有許多層次。
即便是信用貨幣,都不能單純地孤立看待,何況是抵押品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