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是一套原因,餐具少、吃飯的地點不固定、人文環境。”
李易說著又走神了,為什么山西和陜西的人喜歡蹲在外面吃飯?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比如我家飽餃子。
餃子包好了,鄰居不知道啊,我得顯擺一下,怎么顯擺呢?借醋。
借點醋,這不是飽了餃子么,沒醋。
所謂的借就是要,不可能去還醋。
還有的借面肥,就是面發酵好了,然后留一點,用來再次蒸饅頭什么的和在里面,沒有發酵粉。
人性如此,沒有褒貶。
再一個歷史上的山西和陜西,住窯洞,窯洞黑呀,你能白天就點油燈?
就得出來吃飯,一個窯洞一個窯洞的,跟四合院差不多。
那為啥要用大碗?大碗別人看著以為里面的面多呀,關鍵是曾經人們吃的面,湯多。
湯多是幾個意思?吃面的時候吧,不管是拉面還是抻面。
點毛細,很細很細的,多拉兩道就行。
細的面吃湯多,解決面積大。
吃毛細的面,會發現如果吃慢了,吃好幾口,還是那么一大碗,沒錯,把面給泡大了。
一泡大,吃著就飽,其實還是那些面。
這不就是窮嘛!山西和陜西歷史上是這個因素。
河南河北愛吃夾饃,因為方便操作,總不能干活的時候再炒幾個菜。
正宗的饃,都是發面,然后干烙的,省油。
緯度高的地方,愿意吃發面的東西,緯度差一點的,相對低的地方,最適合種小麥,所以愛吃燙面的。
緯度更低的地方,只糯米做的東西,江米糕。
繼續緯度低的地區,吃粉絲、米線,米線就是秈米制作的。
“李郎,晌午的時候吃茄盒好不?里面多放點肉。”
永穆公主突然出聲,她想吃。
“今天中午沒有這個食堂菜,我給你做。”李易答應,這個好做。
正宗炸茄盒都是用切好了曬干、陰干的茄子片來制作。
為什么非要是干的?包括吃狗肉鍋的時候的菜也是干菜。
是從色澤與口感上達成一種均衡的統一。
永穆公主開心了:“鮮茄子和干茄子,都做一點唄!我看看。”
“我也是啊,咱倆想到一起去了。等吃完了我休息一下,給兩個今天過來的死囚進行介入練習的。”
李易想都不想,直接就配合。
永穆公主在努力考慮怎樣配合,她咬咬嘴唇:“李郎,死囚少是吧?我穿得漂亮一點,然后有人過來找我想要輕薄,是死囚不?”
李易:“……”
這絕對屬于釣魚執法,永穆公主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不說自己的身份。
外來的有錢人一看,哎呀,這個好看,想要聯系一下。
說話的時候,但凡有一點不禮貌,就可以變成死囚。
“聞恬啊,我還不至于利用女人的姿色來達到目的。不過呢,你說陛下穿一身土了吧唧的衣服,有人要冒犯了,能誅九族不?”
李易拒絕讓自己的人生另一半干這等齷齪的事情。
皇上就不一樣了對不?穿的衣服土一點,最好是弄身露棉花的大棉襖。
一起吃飯的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