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依舊掌握著全國百分之八十多的柞蠶供應和百分之七十的東北大松子與百分之八十的松蘑出產。
松蘑一直貴,產量卻并不低。
現在生態沒破壞,想一想那里的東西有多少?
只要采摘的人手充足,供應整個大唐都沒問題。
唯一的問題在于路不好走,沒路。
要不怎么說馬拉雪橇牛逼呢,只要東北雪足夠大,就能像房子一樣被馬拉著跑在樹林里。
倭國當初侵略一頓打,由于北大營的不抵抗,占了先手。
后來承受不住,東北的冬天太冷,倭國只有北海道的人才適應。
李易想著,有主意了:“余兄,你再與那邊聯系聯系,修路啊,咱們大唐以成本家提供水泥、瀝青。
再加上夏秋季節的海運,你看那邊能不能多修港口?我這邊提供技術。”
余江聽完李易的話,使勁想,想這個事情是否為陷阱。
憑借他的智慧和經驗,怎么想都覺得不是。
“能行?”他問李易。
“試一下唄!行和不行,在于人啊。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又沒啥損失,成本而已。
我要是不收,你以為大唐哪個商人敢過去收?我收拾不死他。
說好的與李家莊子合作,其他商人在此事上,愿意跟隨我不管,不愿意的別給我搗亂。”
李易又是勸說、又是利誘、又有威脅、又是擺道理。
簡單的一番話,別人就看出來他的底蘊了。
永穆公主嘟一下嘴兒,感覺此刻的李郎好陌生。
隨即又瞇起眼睛把腦袋靠在李易的肩膀上,李郎對外,果然是不吃虧的呢!
如此秀恩愛,余江當作未瞧見:“拿不出足夠的錢吧?即便是成本。”
“好辦,大唐派軍隊去建設,便宜。”李易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給出辦法。
李易說完,看著余江,又道:“這樣,他們不是都知道怎么燒水泥么,自己燒、自己磨、自己兌。
然后就估算出成本了,我們負責修路,修路的錢,他們出三成,其余的七成我們管了。
那三成不用直接給錢,每年用收入來換。
收稅知道吧?大唐開始收了,那邊也學著收。
稅收的收入,慢慢償還修路的費用,都不是問題。
我這人你還不知道么?不差錢兒。就是見不得有人吃苦,小時候沒少遭罪,將心比心吧!”
李易說著合作的變動,說到最后抬手抹了下眼淚,把自己都給感動了。
余江的眼圈跟著微微一紅,他到現在都不知道哪里有問題,就認為李易是好人。
明知道自己是契丹的細作,還是當成朋友相處,只要契丹別搗亂就可以。
多好的人啊,而且今年契丹確實收入增加好幾倍,人家就圖一個安穩。
這樣的人,你要是再欺負,那就是自己,不人家會出動軍隊。
是的,沒有什么良心的說法,軍隊,李易可以調動軍隊。
別的全是假的,生死才為真。
“那我們就去收?你都買?”余江改變不了其他的問題,他想通過貿易獲得好處。
“余兄多費心了!”李易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