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趕緊把話說明白,別放棄,繼續養,我們用來出口。
香料、絲綢、瓷器,哪一個不賺錢?
知道鴉片戰爭之前,貿易順差達到什么程度嗎?
王維瞬間打消寫信回家的想法,對,賣給外面的人,多賺錢。
李易又溜達一番,挨個作物指點。
村民拿腦袋記,宮女太監用筆來記。
回去好整理,再挑選有用的東西編成書。
朝廷的人把李易當成孔子來比,孔子的論語是后人總結。
孔子教授的是大的方向,主要針對行為規則。
李易特別具體,包括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地位和手段,農事、工事、醫療、教育、經濟……
孔子不會教怎樣種西瓜才甜,教的是西瓜的存在對人社會的影響。
李易直接就說西瓜種植時會遇到什么問題,采取哪種手段來處理。
朝廷的人感覺李易說的話比較實用,每一步都帶著絕對利益。
當然,偶爾也作詩浪漫一把,閑的無聊的時候。
等李易說完,轉一圈出來,用了不少的時間。
“回去了,大家不要送。”李易跟村民再見,就是過來散心。
順手解決一下種植上面的小問題,離得這么近,別給自己送回莊子,屬于串門。
“東主我們不送了,你需要萬民表的時候我們給你,給陛下的萬民書我們也能寫,你想彈劾誰不好方便,我們幫忙。”
村正張肖代表村民給李易保證,張家村子距離長安近,而且又有錢,人多。,
這樣的村子逮到一個官員給陛下上萬民書,官員沒毛病也得自己避嫌,請假回家,等結果。
“之前去弘農,一路上拿了好幾個萬民表,夠用。用完了再找你們,謝謝諸位!”李易抱拳。
“不用客氣。”“東主有事你說話。”“看誰不順眼,我們過去堵他家門。”
村民們熱情洋溢,紛紛抱拳。
王維和孟浩然:“……”
他倆再一次感受到民心的重要,這玩意兒能幫著處理掉政敵呀。
最可氣的是,越是不需要用的人,越有百姓愿意給。
李易想收拾官員,需要亮萬民表?多少地方官員欲求一萬民表而不可得,人家百姓不按手印。
“三哥,你看我這民心,你說我招呼一聲,寫報紙上,我要萬民表,能弄到多少?應該封什么官兒?”
李易走著回去的時候笑說。
“皇位要不要?整個京兆府的百姓,你吆喝一嗓子,直接把你推到皇位上。”李隆基更直接。
“不要,那還是當從二品的文官吧,武散官也提一提唄,太低了,從九品,也弄個從二品,一對兒。”
李易搖搖頭,當皇帝有什么好的?不自由。
“鎮軍大將軍?”李隆基問李易,從二品的武散官就是這個。
“行!”李易點頭,看看其他人。
其他人跟著點頭,隨便,從二就從二唄,到時候給你發工資,等你退休了也有工資。
你有孩子了可以蔭官兒,你和永穆公主的孩子,說蔭什么官吧?
“好!”李隆基看永穆公主。
永穆公主笑瞇了眼睛,她不是因為李易升官高興,她僅僅是覺得好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