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天氣下的還上落日,永遠都是那么圓,把海天染紅。
如朝陽一般,夕陽也是蛋黃。
這種美,一直在輪回。
在日出時,在晚霞下。
李易的游艇距離島子還有二十五公里左右,也就是十三海里。
他不走了,停下來,等!
等天黑,天黑后才能把游艇弄成花船的樣子過去。
島子上的漁業并不發達,主要是造船技術影響。
不管是高麗,還是新羅,海軍從來都不夠強。
日本強,所以跟大唐打過,結果沒打過。
造一艘木船,是不是很容易?
絕對不是,木頭的船,造好了之后,第一次出海沒問題,回來就行。
然后再次出海,海水會滲透進木頭中,越來越沉。
重到一定程度,飽和了,飽和后的木頭比重跟海水差不多。
就像海里扔一個大的木頭方子,泡啊泡的,最后木頭方子只露出海面一點點。
造船需要刷桐油,桐油并非所有的人都會。
關鍵是唐朝不僅僅刷桐油,還有鐵皮外包。
所以打日本的海船時,就是火攻,日本船會刷油,結果……
對于島上的人來說,有艘自己的小船,比李易**十年代買一輛小轎車還困難。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船,包括大唐的長安,所以李家莊子跟戶部合作,租賃船只,百姓才有好日子過。
“師父師父,有船,怎么不撒網呢?”小丫頭拿著望遠鏡看,她的望遠鏡是李易兌換的。
她自己有一個,師父所給,非常珍惜。
“他們的王宮不在這個島子,是遇到突發事情,去尋求幫助。
這艘船是官船,看風格,屬于新羅,船尖而帆薄,有日本船只的樣子。
咱大唐的海船,以前是端正大方,起樓成城。
其實延續下來,屬于福船的一種,而非戰船。
戰船多于內河而行,出海多不利,福船樓閣,方顯穩重。”
李易介紹大唐的船和別人的船區別,包括三國時期的船只,大將軍以樓船為指揮所在。
行走與長江,東吳。
等到了大海上,太大的船不行,重心高,容易傾覆。
實用角度,采取最直接的手段,戰船再沒有遠程打擊武器的情況下,速度并不重要。
李易很有耐心地給大弟子講解,小丫頭認真地聽。
她不知道自己找的師父究竟有多厲害,只曉得是神仙。
實際上神仙不救世人,就跟其他教一樣,只是讓你貢獻錢財。
比如基督了、天主了、真主了,等等。
真正為民不會以其他方式額外索取,只是要求你正常繳稅。
而李易那時一些信教的,需要額外給出錢財。
有的人就鉆空子,以宣傳教義為名,甚至活佛為名,大肆斂財。
李易年輕的時候就參加過什么所謂的圣誕活動,女孩子比較喜歡他,非要拉他去。
女孩子的母親就信那個,什么在馬槽里出生的那誰的節日。
女方當時很有錢,家里有礦。
李易一般人家,接受傳統教育,他的傳統教包括音樂、美術、書法、文學、中醫。
然后那天,原本女方的家里看不起他,他家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