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了,潛移默化中,她跟著學。
不止是她,李家莊子的莊戶,二百六十多學子、張家村子的人。
甚至是京兆府看報紙、學拼音、查字典的百姓,說點什么他們也懂。
大唐有點什么事情了,在報紙上說出來,百姓看到,表示支持。
……
“支持,李東主居然出海了,咱們要修一條鐵路,跟馬拉的木頭軌的差不多,比那個厲害。”
關島的天黑了,長安的天還亮著。
百姓干完一天的活兒,拿著今天報紙看。
上面寫了李易出海尋找好的種子,需要從海邊用火車運回來,速度快。
報紙上列出數據,一個車廂裝多少貨,那個叫蒸汽機的火車頭一次拉幾個車廂,跑多快。
換個人說此內容,百姓第一個想法是懷疑,怎么可能?
報紙上說李家莊子,李東主親自管,百姓立即表示認可,對,沒錯,保證行。
“說今年就通車,早就開始冶煉鐵軌了,還有火車在建造中。快一點吧,今年咱們吃海鮮更便宜。”
“不是便宜,是能吃到真正的海鮮。原來海鮮也有,用冰鎮著,還有用海水養著,吃不起。”
“李東主說吃海草不得大脖子病,得了的不能吃,以后大家就不得大脖子病了,看那些人怪可憐的。”
“我想吃牡蠣,去年冬天就吃過兩個,可鮮了。”
“我買了干的,下火鍋吃,煮一煮就變大。”
“海米和蝦皮子也好吃,我吃火鍋放的蝦皮子,今年我想包海米餡的餃子。”
“李東主會不會在大海里出事兒啊?報紙上說大海一刮風連樹都吹倒,船只能不翻的太少了。”
“瞎說什么?李東主會怕風?李東主是神仙!”
“保佑李東主,保佑李東主。”
“回去給李東主上香,我帶孩子磕個頭,李東主幫我們找種子去了。”
“我發現宰輔們一點用都沒有,李東主為什么不去當宰輔?”
“我覺得老畢、老宋、老蘇、老張他們還行,比較聽話。”
看過報紙的百姓在議論,指點江山的樣子。
在城南生活聚居區溜達著的宰輔們血壓有點高,他們互相看看,又尷尬地笑笑。
“百姓只知李易好處而不知我等辛勞啊。”宋璟心中挺不是滋味兒的。
“知道,不是說了么,我們聽話。”
蘇颋一手拿著羊肉串,一手拿大蒜,估計是吃大蒜給辣暈了,不然他不會這么說。
“開春了,趁小易不在,我等應當奮進,想想看,哪里有疏漏,別等陛下開箱子。”
畢構要打個時間差,誰還沒點意志啊?不能吃個飯、拉個屎都要聽小易的吧?
“黃河開化,目前為止,沒出現凌汛,感謝老天爺,待全線通航,險要之地,應當加強。”
張九齡盤算著,他就怕凌汛,一大群人得搬家,李易都考慮好了。
目前情況不錯,整體升溫,中段沒有流凌堵塞。
“三門峽,那里不好行船,應該多造輪船,我不信李易還能想到。”宋璟突然想到個位置。
這個李易從來沒提過,人嘛!總有疏漏的時候。
他的想法是朝廷出力,更多的輪船配合著纖夫,走在李易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