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也就那么回事兒,莊子中的工業母機可以生產出來這套家什,鋼比不上。
邊關將士使用的箭,是莊子車出來的桿子,箭頭更是先鑄好之后拿設備打磨。
“這套設備拿回去造犁架,普通的木頭就行,便宜,好木頭沉,租給百姓用,夠成本即可。”
李易想起種田的人的犁并非都是標準件,壞了修起來費時費力。
他要在京兆府統一標準,先租,之后專門賣配件。
分幾種規格,有的人身材高大,用一種,有的人矮小,另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第三種……
“快到二月了,天暖和,長安的船多,咱們造船不?”
永穆公主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又要到夏天。
冬天很忙碌,夏天的話,可以享受一番。
“造橋,在水網的水渠上面多造拱橋,木頭的。”
李易腦海中出來了一片人來人往過橋的樣子,有了水網,百姓過河需要找地方。
橋多后,本身屬于一種景色。
……
三日后,當游艇開始向著夏威夷群島前進的時候,長安城中的考生們正在進考場。
今年的考題提前說了,就是關鍵的十到時務策,涉及到各方面。
也有詩和賦,加上背誦的,還有面試。
要考四天,大家慢慢答,有吃的地方,更不缺睡覺的場所。
今年的考生多,路好走了,各地都愿意給予舉薦名額。
加上朝廷未限制數量,大家都想碰碰運氣。
還有之前沒考上的,今年必須考。
考生們得到了超常規待遇,由于考試時間長,就不急。
第一天的考試的時間從巳時開始,也就是種的十點。
李易把鐘給調了,以前子時是二十三點到凌晨一點左右。
李易覺得不用,時辰不變,鐘變,子時就是零點,那么到了巳時自然為十點。
以前他的國家會跟著別的國家調夏令時,后來停了。
說明這個時間可以隨便改,改了,好計算,不然一算子時就總想著二十三點開始,鬧心。
李易要求大唐做法和老毛子一樣,永久實施夏令時,不改。
考生要求六點到,不準吃飯,怕他們一著急沒吃舒服,考試的時候胃腸受影響,耽誤為國選才。
考生們的生活倒是沒問題,李隆基親自出錢給他們安置房子。
還有平時他們沒錢可以拿著舉薦證明到城南吃李家莊子的盒飯,不要錢,但需要幫忙洗碗。
洗一刻鐘的碗,吃飯免費,不洗,吃飯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最初有考生認為洗碗屬于折辱自己,不屑為之。
后來不知道是誰傳的,說李家莊子的人盯著,有考生連碗都不會洗,考上了又怎能知民生疾苦?
這話的威力大了,即便有錢的考生,都不在別的地方吃,專門跑城南吃,然后洗碗。
洗得干干凈凈的,邊洗邊跟同窗大聲聊天,不稱呼字,稱呼全名。
比如一個人喊:“華州華縣考生劉長貴,你把碗洗得太干凈了。”
對方跟著喊他,同樣一連串兒的稱呼,必須夸。
若是喊字:“福久兄,你碗洗得好啊。”
誰知道誰是誰?豈非白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