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易等人吃東西,土著人居然饞了,怎么發現自己平時總吃的東西那么香?
頭領已經吃過,承認,同樣的東西,這些說來自什么大唐的人做的確實跟自己的不同。
都是辣的食物,人家辣的還有別的味道,怎么做的?
處理肉的時候,放了一些東西,為什么要放?
頭領此刻有十萬個為什么想要問清楚,可惜語言交流還是費勁。
小丫頭吃個半飽,拿著平板電腦跟頭領互相學習,雙方都想把對方的話說流利了。
天黑,當地有點冷,土著們還舍不得離去。
他們把自己編的草墊子、打獵的皮毛拿到篝火旁邊。
再安排人負責給火堆添柴火,才安穩地睡去。
李易要了一堆干玉米,一同回船上休息。
天不亮,他起來,把玉米給磨成面,放幾口大鍋里慢慢煮。
再用和面機把玉米面與一點白面、豆面混合在一起和,其他的蒸鍋放上水燒著。
時間差不多的時候,他叫醒宮女太監,過來幫忙制作窩頭。
“一邊團一邊用大拇指在里面頂個坑,深一點,不然不愛熟,這個坑還能放咸菜,吃的時候倒著拿。”
教會他們如何做,李易切榨菜咸菜,切成一塊塊的,拿水漂一下便完事兒。
太陽升高,大家洗澡,下船。
印第安人也起來了,找地方上廁所,準備做飯。
看到船還在,他們安心,還沒商量好事情呢,別走。
李易帶著粥下來,還有匙子、海帶蔥絲涼菜。
土著們高興了,不用自己做飯啊。
“這么拿窩頭,咸菜塞在后面,喝粥,咬吧。”李易拿起個窩頭示范。
眾人看一眼,都會,簡單。
“李郎,玉米果然好吃,帶回去給大唐百姓種。”
永穆公主喜歡上了苞米面窩頭的口感和味道。
“我用的設備能夠把面磨很細,大唐百姓可不行,而且里面摻有白面、豆面,不然吃著渣。”
李易可不覺得玉米面好吃,直接喝玉米糊糊,他胃酸。
“總比餓著好,先叫人吃飽,多了喂牲口,喂豬,咱們吃紅燒肉。”永穆公主惦記畝產量。
人家印第安人一代代培育出來的玉米,畝產高,比麥子、稻子高。
印第安人在種植方面最厲害,馴化方面顯得比較差,尤其是吃肉,這邊的部落沒見到羊駝。
野豬他們不馴化成家豬,雞鴨鵝也不養,想吃就去打獵。
李易估計與糧食產量有關,羊駝吃草,豬和家禽都吃玉米,土著自己還不夠吃呢。
別看印第安人種玉米和紅薯、番薯、馬鈴薯,依舊糧食緊缺,跟大唐許多地方的百姓差不多。
大唐的文明程度明顯比印第安人高,遇到天災,還不是得逃荒?餓殍遍野、易子而食。
不過同樣的玉米和馬鈴薯,帶到大唐,大唐百姓日子會好過。
“哇啦哇啦……”頭領費力地用筷子把蔥絲海帶絲夾起來塞進嘴里,咽下去之后,對李易說。
“蔥是吧?”李易輕松在那些絲里挑出一根蔥絲。
頭領點頭,對,就這個,哪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