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了、吃飯了。”挖了很多野菜的小丫頭招呼著大家吃飯。
當地土著跟大唐人一樣,一天兩頓飯。
不像京兆府的百姓,一天三頓或四頓飯。
一大群土著孩子以小丫頭為中心跑過來,臉上帶著笑容。
孩子的快樂特別簡單,有時候一顆糖就能高興很久,或者看著外面下雨,也莫名其妙地興奮。
“明天早上起來,咱們吃玉米面的酸湯子,今天發酵。”
李易帶著人給大家制作了玉米面的大餅子,順便吃咸魚,都是蒸的。
咸魚是他出來的時候在海里捕撈的小黃花魚制作,到現在很多天了,亞硝酸鹽基本上很少。
咸菜中的亞硝酸鹽這個事情,李易覺得在中華文明飲食發展中,始終都不是問題。
不管是酸菜、泡菜、梅干菜、臘腸等用鹽腌制的東西,中華民族的人都知道必須到時間才能吃。
東北的酸菜,見過誰腌制十天就拿出來吃?
還有醬菜,都是二十天才允許吃。
云南的生豬肉和鹽放在罐子里,一個月之內有人吃嗎?都是放好幾個月,發酵好了才吃。
有的人缺心眼,一提咸菜就說亞硝酸鹽,吃著不好。
中華民族的百姓早知道了,用你叭叭?你裝什么科學?
還有說堿性大的吃了對身體不好,酸性大的對身體不好,那你就不知道中華民族早知道酸堿中和?
玉米面大餅子就咸魚,自然也有說咸魚不健康。
人家咸魚胭脂超過一個月了,蒸一下,你那你的所謂認知來批判?
李易不在乎,許多所謂的公知號為了賺稿費,不要臉了。
油炸的不能吃、咸菜不能吃、煎的不能吃、紅肉不能吃、白肉不能吃、蛋白質攝入過高的魚肉不行、碳水化合物吃了對健康有危害……
這樣的人一查就知道了,為了賺稿費,還有的幫著打廣告。
他們不在乎對與錯,他們能夠騙到人,就認為自己聰明,缺少了道德,只顧著金錢。
現在就是大家吃玉米面大餅子和蒸的咸魚,小黃花。
額外有個野菜湯,放點花椒面和干蔥花,不加蛋和貝類。
“李郎,這個好吃,苞米面有點粗,可是還能吃,過癮。”
永穆公主吃一口咸魚,又咬一大口玉米面餅,感覺美極了。
“因為魚咸,一條小魚至少要吃掉兩個大餅子,我試一下,果然可以,將來大唐的百姓就好辦了。”
李易有種懷念感,他至少十年沒吃過了。
小時候吃這個,耗費糧食太多。
他現在能吃兩個餅就不錯了,小時候缺看到大人吃二十多個的,因為沒有其他的油水。
他小時還見過一個身材非常好的女人吃掉十六個大饅頭的場景,那饅頭換成現在的他,吃一個就行。
女子S形曲線,在煤礦里干活,可能吃了。
還有扛木頭的男人,二十多個大饅頭,有人逞能可以吃三十個。
李易到現在都在琢磨,胃咋那么能裝?
“李郎,我覺得養豬好,養豬省糧食。”永穆公主吃掉一個餅子,不吃了。
她其實還能吃,再吃兩個都沒問題,魚太咸了。
她想的是脂肪轉化,人吃糧食,越吃越多,總感覺餓,然后上廁所也難受,拉不出來,少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