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與宋璟說完話出來,見大家似乎針對某一個人,詫異道:“眾卿少吃點,晌午做好的。卿等是……”
“為嘟嘟慶賀,在思忖利民之策。”姚崇離魏知古十多步遠出聲,實在不愿意湊太近。
“有良策否?”李隆基說著從袖子中掏出一個信封,別人看著眼熟的信封。
“臣愿聽陛下圣言。”見到信封,蘇颋反應迅速。
“臣等附議。”大家可熟練了。
“倒是沒什么心意,無非叫百姓采集東西換錢。易弟留信說,竹葉、柳枝、柳絮為破之時,可采集,是藥。”
李隆基晃一晃手中的信,現在大家采茶葉,過幾天采蒿子。
眾人一聽,簡單,又不是什么難采的東西。
李隆基再次出聲:“蝎子、蜈蚣、潮蟲,該捉就捉,拿小木頭夾子,一下一個,還不傷手。
蚰蜒不要,雖說同為藥,用處卻不大,拿蒼蠅拍打死,收集多了,裝在紙筒中賣給李家莊子,喂蜈蚣。”
蚰蜒見到的多,由于速度過快,不怎么好捉,打死。
群臣面面相覷,就這點小事情?專門寫封信?
“陛下,若如此,柳樹樹枝遭殃了。”張九齡能夠想到,大家一起去拽柳樹枝。
竹子葉他沒管,竹子生長速度太快,每一個竹筍都是一根竹子。
長得地方不合適的竹筍,不應該讓其成為竹子,挖了吃。
柳樹一說要柳枝與柳絮包,揪沒了,大家送別的時候,上哪折柳去啊?
“既然如此,只要柳絮包,五日為限。”
李隆基琢磨一下,要是在報紙上寫,不讓折太多,估計效果不大。
凡能賺錢的東西,百姓一擁而上,能多拿就多拿。
眾臣對此沒什么興趣,利民策他們繼續想。
李隆基命人印刷告示,送到京兆府及周邊州府,報紙來不及了。
不等到晌午,距離近的百姓帶著東西興匆匆趕來,在橋頭等,遇到李家莊子的人先祝賀,祝賀陛下跟王皇后又喜得一公主。
告示上寫了,公主出現,所以李家莊子額外收購東西。
在大官兒們認為小事情的事情上,百姓們當成大事來看待,一次賺好幾十錢。
家在竹林旁邊的人,勤勞幾天,一個月的整個家庭收入賺到手。
“民生無小事。”天熱,晌午李隆基吃……火鍋。
聽到匯報的消息,他與眾人說。
大家還考慮什么利民之策呢,李易的辦法正在幫助京兆府的百姓賺錢,順便給藥房儲備藥物。
李隆基繼續說:“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京兆府百姓每戶多得百錢,每戶多消費十錢。
朝廷所收之稅,便夠許多日悲田坊支出,另有學堂文具所耗。
鐵軌火車事大,卻也以路邊百姓收獲點滴匯聚,凡利民者,怎可因小而不為?”
李隆基教育臣子,看,百姓多高興啊,你們現在想出啥來了?
“陛下,臣有一好辦法。”姚崇突然來了靈感。
“哦?元崇說來。”李隆基感興趣。
“命飼養家禽之戶,驅趕家禽至水網河邊,可吃兩岸野草,鴨鵝喜水,一舉多得。”
姚崇找回自信,看,自己想得多周全。
李隆基仔細盯著姚崇看,又看門口。
“陛下尋找什么?”青松在旁察言觀色后詢問。
“護士、太醫,給姚卿看看,朕的巡查團兒離不得姚卿。”李隆基滿臉擔憂與關切之色。
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