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器想從海邊多多往回拿海鮮賣,最為關心鐵路與火車的情況。
鋪鐵軌的人如螞蟻般用鍬、用鎬頭、用釬、用小車、用擔子。
萬里長城都能修呢、京杭大運河都能挖呢,何況一個鋪鐵軌。
李隆基怕李易擔憂:“伙食好、工錢高、工具也趁手,估計秋頭上可試車。”
“河上的呢?”李易腦海中有路線圖。
“搭浮橋、連漕船,一節車廂運一次,過去對接,浮橋下面是漕船,浮橋能開口,合攏后以繩索調整下游漕船位置。”
畢構說著從李易的兜里掏葵花籽,他家有孩子,旁的不缺,葵花籽天下獨一份。
“砸橋墩吧,漕船送木,以木為底,上鑄混凝土。”李易決定先拿小河試驗一下。
“如何砸?”魏知古想學。
“就是木頭,有的橋已經用了,還有石頭,先架木梁。木頭要求規整,不要有癤子。
先做防腐處理,砸下去后,由于大部分時間在水下,沒有接觸空氣就不爛。
上面壓混凝土墩子,木頭的底座初做好的時候高于水面。
在頂端直接制作混凝土墩子,做好后,放木頭,用其他的石頭砸,把它和木頭底一起砸下去。
再接混凝土,再砸,拿手葫蘆吊大鐵塊,以船支撐,一下又一下。”
李易說著都覺得累,煩瑣。
聽的人卻覺得簡單,可以呀,尤其是水淺的時候,冬天就弄出來了。
“如此說來,黃河之上亦能架橋。”宋璟腦海中出現畫面。
黃河上造幾座橋,往來的百姓便無須乘舟,牲畜拉的車走橋更為方便。
李易輕輕點頭:“朝廷財政寬裕,我想辦法,要高一點,方便大船航行通過。
召集大唐能工巧匠,我要學習和上課,學他們的本事,給他們講新的技術。
記得舉家前來,我可不希望他們學完了,家人被綁架,面臨抉擇。”
李易想起個重要的事情,技術人員的家人必須安穩。
如果心地壞,可以故意讓工匠的家人被綁、被殺,激起工匠的仇恨,被仇恨蒙蔽雙眼,利用其心中恨意,從今往后成為工具。
搖搖頭,李易趕緊把此念頭甩出去,莫說做,想都不要想,會掉壽命,不是人干的事兒。
“小易!落花生有癟子沒?”畢構掏了兩大把癟的葵花籽,又惦記上花生。
“你剛才不是吃了么?”盧懷慎也從李易兜里抓一把葵花籽。
“就吃兩個,甜,想起家中孫兒吃不上飯……”
“我送你一袋大米,蒸飯吃。”盧懷慎絲毫不留情面。
“行!癟子的花生老夫還要。”畢構扭頭看著盧懷慎:你奈我何?記得一袋大米。
盧懷慎:“……”
“長江枯水不枯,能修?”李隆基沒閑心理會兩個老頭,他欲于長江之上修橋。
“下游枯水期……行,江中大片灘地裸露,其余流水不湍,關鍵地方跨度大一些。”
李易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前面,資料開始唰唰過,包括圖片、歷代長江流域的介紹。
能修,按照他此刻掌握的技術沒問題,錢的事情。
李隆基頷首:“好!易弟果然回來后叫人安心。”
他說著掃一眼群臣,目光中有一種意思。
眾臣無奈:看我等作甚?他李易厲害難道不應該?偏與我們比啥?得罪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