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主,看土壤行不?”張家村子的村正張肖臉上帶著泥土的痕跡,咧嘴兒笑著問李易。
李易帶永穆公主、小蘭等人進村子。
村子要幫忙種玉米,戒嚴。
只有一直在張家村子養孩子的人才允許進,必須守規矩。
村口由十六衛站崗,發現有人值得懷疑,允許執法,如對方不配合,當場擊殺。
以前不是,現在種新品種,要么別來,來了必須聽話。
李易蹲下,手在又翻了一遍的壟溝中抓把土,捏一捏,扔掉。
旁邊桃紅遞來水囊,給李易洗手,這土里放了不少發酵好的農家肥。
“水分可以,等曬好玉米種子,拿過來淺種。
待收獲,由于取種,故此不能青貯,只能粉碎后混合其他牧草發酵,喂養牲畜。
哦,當柴火燒也可,或者粉碎后制作肥料,不過咱大唐缺飼料。”
李易推薦用玉米秸稈稍微發酵下喂牛,人都能吃呢。
以前‘自然’災害,國家用秸稈來混合其他的東西制作成代食餅干,人吃了頂餓,就是方便的時候難受,干燥。
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油水,生產隊的工分模式讓人變得懶惰,大鍋飯越吃越窮。
想到此,李易由感而發:“內部斗爭的破壞力從來高過外部斗爭,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越到基層走樣越厲害。
凡制定政策者,在拿不出全套的輔助策略時,不可直接落實到地方。
漏洞多的規則是在唆使人犯罪,情感管理模式考驗的是人性,難以長久。”
說完他拉著永穆公主繼續向里走,后面的宮女太監們趕緊寫。
他們聽得懂,東主的話說給朝堂最上層的官員和陛下,普通百姓主動忽視。
“東主,晚上吃燜青蛙?”有村民過來詢問。
張家村子的燜青蛙為一絕,現在不賣了,賣不上價,就那么一段日子,別人沒吃過。
后來發現不劃算,憑什么蛤蟆賣那么貴?
張家村子有錢了,不買就不買,干別的。
青蛙繼續捉,自己做了吃,還有一塊地方幫東主養林蛙。
李易看永穆公主,你想吃不?
永穆公主低頭考慮:“好,別做太多,我吃一只。”
“一人一只。”李易跟村民說。
他現在不限制百姓吃山珍海味什么的,青蛙正常捕捉吃,根本吃不絕。
一片片地方見不到青蛙,罪魁禍首乃農藥與化肥。
他準備以后研究更好的化肥和農藥,使用的時候限制量,別使勁打。
草木灰的水并非萬能,只能對付一部分害蟲,作物自身的病,需依靠藥物治療。
還有的屬于水多水少和土壤微量元素的問題,全能解決。
“東主晚上在村子里吃飯。”村民猜不出李易的心思,他只管傳達喜悅的消息。
村民瞬間歡騰,昨天東主回來,今日選村子吃飯,莫大的榮幸。
家家戶戶討論菜譜、數量,誰家做什么,在哪吃,有說道的。
還得祭祖,上香,告訴祖先東主來吃飯了,讓先祖高興高興。
“李郎,別人叫修身、齊家、治國而平天下,你是修身、齊莊子,擴張、擴張、再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