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他沒孩子,過繼李成器的兒子。
李易出海,他到李家莊子,經過檢查,有藥,吃吃看看,果然好用。
如此他更不能離開了,要等孩子成功出生,再長大。
不然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孩子又沒了咋辦?
“鴨架和上面的肉哪去了?”薛王李業知道自己喝的是鴨架湯,一不見鴨架,而不見肉。
“在這呢,爆炒的鴨肉,還有鴨血。”
李旦用筷子點點自己的餐盤,告訴兒子鴨肉的所在。
李隆基跟著指指橋頭的位置:“架在外面,莊子里先燉一遍湯,撈出來,一大堆扔到免費湯的地方繼續燉,把骨頭燉酥,別人喝的時候還能嚼。”
莊子里許多骨頭都這般處理,莊子保證有湯,先燉,再給別人。
不然骨頭只能扔掉,或者當成飼料。
拿到棚子的鴨架上還有肉呢,豬大骨的骨髓沒有,全鋸開取出給孩子和老人們吃了。
即便如此,李家莊子免費湯所在,也是最好的供應點兒。
大家看過去,看到棚子群,更看到停泊在那里的游艇。
“小易回來后說調整原油蒸餾技術,要用在游艇上,改一點就行,不能脫硫太多,多了對游艇設備傷害大,壞了修不了。”
李旦想要乘游艇出去玩兒,不走遠,在周圍轉轉,總比別的船強。
又知道燃料李易拿壽命兌換,他便等莊子上改進下蒸餾技術,李易說的話他很上心。
他記得李易說的時候說脫硫過程中把什么潤滑的也給弄出去了。
“三哥,不如上游艇看看?”岐王李范這兩天始終盤算,李易的東西,他不好直接說。
恰巧話題說到這,游艇上有羽林飛騎看守。
“去。”李隆基沒猶豫,下來的六個官員說游艇好。
一行人出發,飯菜由太監宮女帶著。
八個跟著李易出去的太監宮女,他們負責講解游艇里面的情況。
他們回來后,把本本交上去,還有分開說情況。
游艇靠著莊子的一邊停,搭上跳板就上去。
對岸始終有人在觀瞧,包括外蕃的使臣。
京兆府的百姓,有錢的人,會主動跑來瞅瞅,跟普通的百姓聊上幾句,不端架子。
有種自豪感,自己大唐的大船,叫巡洋艦,可厲害了,李東主的駕乘。
使臣們各懷心思,倭國人比較實在,他們琢磨這船回自己的日本是不是特別安穩。
之前他們把水泥的生產技術給送回去,又從國內帶到這邊不少白銀。
今年他們準備讓想回去的道慈帶上新的資料,道慈是個人名,俗家稱呼為額田,師傅是智藏,屬于沙門。
這個道慈不是李易時代的道慈,兩者差不少呢。
伯訛等吐蕃人看著游艇,總擔憂李易哪天高興,開著游艇去黃河源頭轉,再跑到長江源頭,天知道李易會干什么壞事兒。
李隆基等人先不忙著參觀,吃飯重要,一會兒涼了。
剛在甲板上坐好,一群快馬從前面跑過來。
“報!河西節度使急報……”馬上的人大喊著,其他人紛紛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