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手術處理妥當?”李隆基心疼,易弟累。
“差點死了,人和人的身體結構不一樣,得養兩個月,半年內不能干重活。”
李易伸手搓搓臉,練習的過程并不順利。
說是死囚簽了協議死去無妨,他還是想要讓對方活著。
“趕緊坐下。”李隆基要起身搬椅子,高力士唰地躥過去,把椅子放在李隆基身邊。
黃禮聽著、看著,終于徹底領悟,李東主跟陛下是這等關系?
群臣居然無動于衷,你李易怎么成了易弟?你屬于外姓……你也姓李哈!
那你跟陛下是一個……哦,可以是一個李。
原來如此,就是你厲害唄!咋說都行的那種。
“易弟喝茶,歇歇,不急,你醫術提高,大家皆受益。”李隆基把自己面前的茶碗推過去。
群臣點頭,對,小易你重要,你好好練,偶們都支持你。
“多謝三哥。”李易仰頭喝掉,再喘喘。
“諸位,此事乃我安排。咱大唐糧食儲備過少,莫說九年糧,今年半個大唐遭災,常平倉全開,不夠。”
李易先說現實,咱們糧食少啊。
大家還生氣呢,不出聲。
李易自己說:“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這里的蓄諸位可懂?”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后天子食,日舉以樂。”
群臣一同說,那叫一個整齊呀。
黃禮跟著說兩句又停住,忘了,禮記里面的內容。
“諸位既然知道蓄以糧食論,咱大唐三年糧可有?我不得想點辦法弄糧食?
關于具體操作,是先出消息,用經營牌照來脅迫……”
李易把那套理論說出來,夷商就是這樣瘋狂賣東西,因為大唐厲害,別人只能如此。
“小易,通過運作手段,買糧的成本有多高?”
畢構聽懂,他在琢磨長期購買,短時間內感覺大唐占便宜,將來呢?
“所有的成本都歸屬在利潤中,沒有利潤,何來成本,即便是負利潤,它也是在成本基礎上得出。
夷商愿意提供多少糧食,在乎他們從大唐的貿易中獲得多少利潤。
規則中,大唐處在有利的賣方市場地位,只要大唐給出的利潤足夠多,夷商什么都能干。”
李易坐端正,屬于問政,自己必須規矩。
宋璟看到李易的態度,跟著問:“利潤多少你能知道?”
“正在收集數據,我有模型,數據量越大,我得到的結論準確性越高。
里面涉及到的變量很多,不但包含產出與運輸風險費用,還包括各地區的種植糧食人口的社會地位。
自耕戶,尋求的利潤更高,保證自己的生活水平。
奴隸則無法保障自己的其他利益,活著就是目標。
加上其他的距離關系、災害影響、武力掠奪等等。
每一個變量都要計算,數學模型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會體現出來。”
李易認真回答,把數學推到前面,明算科以后要加重了。
進士科今年科舉就加了一點算學,很簡單的。
以后將增加,想考進士科,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然后時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