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養兔子的人不知道昨天晚上朝堂上層泡澡的過程中有人幫他們想辦法。
報紙發出來,近的人先拿到。
看一眼內容,要求養兔子的人把草多分幾個垛,不要挨著。
有條件盡量蔭干,實在不行再曬干,曬干的草如制作干菜一樣,不如蔭干。
朝廷會要求地方官府借大的木桶裝水,竹制的唧筒,以備走水時滅火。
草垛搭草簾子,如被雨淋,上面一層的草不可喂兔子。
有條件者可搭棚子,把干草放在棚子里,隨時喂兔子,秋季才是最后儲備階段。
“我家早就這樣做了,報紙上寫的東西,有時候想想,跟其他的互通。”
“今天是個大晴天,晚些時候再去割兔草,露水重。”
“往后看著大木桶,缺水及時補上,別叫人偷走。”
“現在誰偷這東西?家里用陶缸不好?”
“水稻十幾天前插下去,可別干旱,壓水怪累的。”
“水網干掉才會壓水,李東主大恩大德。”
“陛下,是陛下。”
“對,圣人在上,找來大恩大德的李東主。”
“是圣人大恩大德。”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別瞎說,圣人好著呢。”
“那就不是圣人,是陛下,李隆基陛下。”
“你敢直呼……”
“本來就是,李隆基找到了李易,李易幫我們過上好日子,我們給李隆基和李易立牌位。”
“你別說了,趕緊看看太陽高了,露水沒了去割草。”
百姓們看報紙議論著吃飯、干活,有的干活時還揣著報紙。
報紙便宜,回去還能用被面練字,然后糊墻。
燒火可舍不得,用不上的先攢起來,多了拿給李家莊子賣廢品。
……
“李郎,我去教孩子了,好多日子沒教他們了。”
永穆公主跟李易吃完飯,要去教村子里的孩子。
那些孩子在她走了之后,由莊子中的人教導。
“去吧,我休息下練手。”李易點頭。
“我去教圣人之言,孔子的。”永穆公主應下。
“孔子就孔子,不要說圣人。圣人不仁啊。”李易搖頭。
“不是說不仁指平等么?”永穆公主歪頭。
“直譯就行,天地不仁義,圣人不仁義,別求天地和圣人,求自己,掌握自然規律,好好種田養牲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在道之下,道在自然之下。
這不就是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學科么,研究規律,利用規律。
拜天地能會使用藥材?跪圣人能跪出蒸汽機?
是圣人的教徒和子孫為了維護圣人的地位,才想盡辦法把一個直白的話給解釋出來花。”
李易給出他的見解,什么這個那個的,都是扯淡。
同一個隊伍里的人,把以前隊伍頭頭放的屁都給能想盡辦法說成是香的,就這么簡單。
更久以前祭祀天地,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