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的季節似乎說好了的不應該多下雨,天氣都配合。
今天大晴天,百姓趕緊把谷子拿出來晾曬,先脫粒。
距離大河邊近的用馬車拉到河邊,水力幫忙。
小河驅動不了的,自己用腳踩。
京兆府沒有一個種地的人在收獲的時候打連枷,或者是用磙子壓。
他們們寧肯多花錢,也不愿意耽誤時間。
脫完粒的麥稈子,看看是否有什么需求,有的話挑好的留下,沒有就使喚鍘刀給鍘成小段。
喂牲口、喂兔子都合適。
青貯不做,現在沒到時候。
此時制作,趕上夏天雨水多,都發霉了,喂完牲口,把牲口給毒死,可以賣牲口了。
處理完冬小麥,還得翻耕。
下了一場大雨,地濕,小麥的茬子留在地里,容易發霉,只能翻進去,接下來考慮種大豆或高粱。
百姓們并不發愁,翻耕無非多花點時間和錢,翻了更好,下一茬作物能夠增產,翻耕的時候把熟肥翻里。
牲口不缺,自己家不養,從別人那租,李家莊子有此業務。
租金就是幫著把牲口給喂好了,還回來的時候帶一些牲口料。
租別人的多花錢,不過需要別人搭人工。
種田的百姓一片繁忙,長安城中熙熙攘攘。
倭國來的人站好隊伍,兩排,在藍寶和南田和子的帶領下逛街。
他們看得眼花繚亂的,有軌馬車叮呤叮呤跑著,到站停下,有人上下車。
擦鞋的孩子坐在那里看報紙,旁邊擺個桶,桶中裝水,還有小竹筒。
有人口渴,停下來給錢,擦鞋的孩子從暖水瓶里往外倒冰鎮的酸梅湯。
“那些低下的孩子也識字?”倭國人見到孩子擦鞋,知道屬于特殊情況下的孩子。
窮人的孩子怎么可以識字?不然看啥報紙啊!
“他們并不低下,他們為了家庭出來做事情,還不忘了學習。他們憑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和其他人一樣。”
南田和子糾正自己族人的錯誤,別亂說話。
正說著,一個身上穿華麗絲綢衣服的小孩子來到一個擦鞋的孩子攤子前。
他穿上拖鞋,把自己的小皮鞋放在位置上,坐在擦鞋孩子的旁邊買一筒酸梅湯喝,順便看報紙。
“和子,那個位置不是給人坐的么?小孩子怎么不坐?”
倭國人納悶,剛才看到另一個攤子大人坐下。
“鞋小,坐著不方便擦,擦鞋的孩子能夠拿起來。
而且小孩子和擦鞋的都是好朋友,自己坐著不方便聊天,居高臨下。
現在一邊喝酸梅湯一邊看報紙一邊聊一些報紙上的內容,相互學習。”
藍寶給出解釋,在京兆府,沒有一個富貴人家的瞧不起擦鞋的孩子。
“貴族為什么要禮遇平民?”南田家族算是貴族,不理解。
“因為擦鞋孩子的背后是李家莊子,吐蕃使臣有人踹過擦鞋的孩子,然后腿被吐蕃自己人給打折,不然就不是腿的問題了。”
一個突然的聲音插進來,大家看過去,不認識。
南田和子認識,騰原馬養,倭國使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