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莊子,李易和李隆基吃燒烤,李成器剛剛抵達。
周圍沒有別人服侍,李易變身烤工。
三人喝冰鎮啤酒,李易烤小肉串兒,都是拆骨肉,用細竹簽子穿上。
最適合油炸,烤的話,容易把肉烤煳,細簽子更會燒斷。
李易忙來忙去的,控制與火的接觸面。
今天主要為了喝啤酒,大肉串幾串兒吃進去,飽啦!還咋喝酒?
李易沒準備蠶豆制作的茴香豆,任何豆類,包括花生,嚼碎之后都是最難消化的,還容易磨損胃黏膜。
有胃病的人不應該吃花生,說養胃。
煮花生可以,煮得爛爛的,換成五香的、油炸的對胃黏膜傷害更大。
還有吃蜆子、海虹等肚子里泥沙多的,如果不清理干凈,同樣傷胃。
故此李易那時的人講究的都吃扇貝柱,而不吃裙邊,裙邊的沙子多,清洗費勁。
李隆基放松,看李易耐心地烤小串兒,低頭瞅到一群螞蟻,這里有螞蟻窩。
看螞蟻能看上癮,然后還想搞各種試驗。
比如用根棍子,看螞蟻前進的方向給橫著劃一道,對螞蟻來將,那是一道鴻溝。
拿肥皂水吹泡泡,肥皂水輕輕往螞蟻身上一點,螞蟻就死。
這個太沒有愛心了,可以找蟲子,放螞蟻面前,對螞蟻有愛心了,蟲子……
“易弟,你說螞蟻越往下挖,是不是越不好挖?螞蟻窩里面是什么樣子?”
李隆基抿一口啤酒,當水喝,問些看著很幼稚的問題。
他與大臣絕對不怎么說,螞蟻窩啥樣,跟大唐有關系嗎?
“回頭我用玻璃制作,限定范圍,養螞蟻,保證有的可以看到螞蟻窩的布局。
要想知道當中的樹型架構,可以燒錫,熔解了,然后從螞蟻洞里倒進去。
一路上的螞蟻被燙死,最后把周圍的土挖開,一個完整的螞蟻巢穴結構就出來了。
河堤上發現螞蟻窩,能處理就處理,不然維護費用過高。”
李易也喂過螞蟻,他又不希望有太多螞蟻。
莊子里不特別重要的地方無所謂,孩子們與他小時候一樣,會蹲在那里觀察螞蟻。
不同的是,他小時候看螞蟻,即使有疑問,家大人也不會給出什么答案,覺得沒有意義。
而李家莊子的寶寶們看螞蟻,有大人會一同看,邊看邊給寶寶講解。
“易弟,挖礦是不是如螞蟻一般,越挖越深,越挖越不好挖?”
李隆基看螞蟻就想到了大唐礦產采集,這等隨時想到啥就問的情況,大臣們是害怕的。
大臣不明白陛下什么思慮,是挖對,還是不挖為好?要不要多關心下挖礦的人?
“現在海外貿易還不行,等明年,我標出來海外的主要礦產,近一點的。
到時咱們自己不挖,進口,讓別人干活,把礦石運到大唐,咱們冶煉。
自己的東西越挖越少,挖別人的,所有的費用損耗,最后以技術來彌補。
咱們提供給別人挖掘的工具,這個挖掘的工具就是鋼鐵……”
李易把一把烤好的肉串放在托盤中,講解技術在貿易過程中的優勢。
十個挖礦的鶴嘴鎬,用鐵料一百斤。
夷商們想換一個鶴嘴鎬,需要提供鐵礦石一大堆,看含鐵量來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