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呢?”南田家的人很自然地跟上。
騰原馬養:“……”
下道真備接過話:“說是什么粉塵爆炸,里面制作米粉、米線、涼皮、面皮、烤餅、面條等米面制品。”
“啊!”問話的人回應一聲,其實還是不懂。
輪到他們過橋,有女子拿著銅棒過來為南田和子消靜電。
又用竹子制作的小噴壺給身上噴一點霧,并且方法一個胸針。
拿過來略微潮濕的口罩給戴上,檢查頭發,也噴點霧。
如此一番操作,才允許進去,并告知,由于沒有常用的口罩替換,出來時口罩得上交。
南田家的人反正就覺得大唐人厲害,自己家族想不出來這樣的辦法,更不清楚為什么要做。
“不像現在的一**下來,進去會炸?”有問題就問。
“東主說一天一萬人進出,進一萬天,可能沒有任何事情,也可能一天進一千人,剛進第十天,轟隆一聲,火山爆發似的。”
藍寶實在無法舉更好的例子,拿火山說事。
大家小心地走著,戴口罩。
一個廠房處理一種東西,需要清洗的地方有專門的池子,池子下面有陶管子。
放水的時候水流進陶管子,不知道流到何出。
藍寶提前說:“外面有蓄水池、沉淀池、絮化池。東主說清晰糧食作物的水基本為酸性。
經過處理后,還是不夠完全,工藝差,排入大河,有影響,不過影響小。
枯水期要在排入的區域進行清淤作業,沉淀的東西用來發酵當肥料。”
南田家的人還是不懂,反正聽著就好。
進到一個個廠房,有人把制作好的東西搬運到車上或擔子里,再離開。
旁邊有人記,專門收錢,干活的人只管工作,不接觸外人。
什么面皮、粉皮、米線、米粉等東西就出來了。
還有專門周圍附近沒有廠房的地方制作烤餅、面包、花卷、饅頭。
每一個坊都在顯眼的位置上寫上制作工藝,教別人怎么做。
“我們買的東西很多是從這里出去?賣的人買了再賣我們?寫了做的辦法,他們自己怎不做?”
問題又出現了,比朝廷重臣問李易還頻繁。
“自己做比從這里買貴,從這邊花一錢買到的東西,自己在家做出來,至少一錢五,還耽誤自己的時間。
他們買回去,只要自己再加點特殊配方的湯汁了什么的,口味變得不一樣了就。
自己制作,還容易出現發霉的情況,別人吃了壞肚子可不行。”
孟浩然再一次當講解員,他所在的藍田縣就有作坊,比這里小。
要求一樣嚴格,李易不允許在明知道能夠破壞環境又有辦法處理的情況下而不去做。
京兆府百姓家中的糞坑都要處理,除非突然下暴雨,水沒進去漫出來。
如果之前叫倭國南田家的人感受到的是人文,現在就是人文中體現出來的技術。
大唐長安的強大絕對不是某一個方面,屬于整體。
孟浩然知道這個情況,卻不曉得這套體系領先當先世界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