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戶和張家村子、小蘭莊子鄰居的孩子們跑過來,紛紛找表演的孩子送禮物、聊天。
“你這個箏彈得比我好呢,我怎么練都覺得左手壓弦的時候不舒服。”
“你的這個洞簫吹半音指頭滑動的時候咋那么自然?我一吹到這個時候就破音。”
“你的馬尾弦擦了多少松香?擦多了太澀,擦少了又容易掛不住弦。”
“你唱歌的聲音真好聽,你平時吃什么保養嗓子?”
孩子們找著別人詢問,同時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對方。
他們不因他們是李家莊子的孩子而傲慢,自己不行的一方面會努力向厲害的人求教。
有的孩子已經跟人家學上舞蹈動作,包括表情、眼神。
李易看著并不阻止,孩子們能發現自我的不足,愿意去學,應當鼓勵。
“老夫來了,老夫來了,聽聞有可愛的孩子在表演節目,老夫實在忍不住,老夫絕不是因南曲‘大家’漂亮而心動。”
李易又拿起一把小肉串烤的時候,一大群人趕過來,畢構走在前面,急匆匆的。
李易笑了:“老畢,我信你。”
“哎呀,小易,還是你懂我。”畢構站在那里拿一個小串兒。
“你總不鍛煉身體,面對美女,你啥都干不了。”李易跟著說一句。
畢構:“……”
他想對李易說:老心,扎鐵啦!
“鍛煉就行?”盧懷慎在旁邊插一句。
“鍛煉、藥物、小手術,三種齊用,最差的也能改善,有的人采取前兩種的某一種就足矣!”
李易在此方面比較誠實,不撒謊。
“小易,老夫新琢磨出一道菜,不若明后兩日擇其一,去老夫家中,老夫做與你嘗?”
盧懷慎一副要跟李易交流餐廚之道的樣子,面露真誠之色。
“小易,吾有一友,其總哀歲月之失,往事難追,家有嬌妾,欲尋……”李日知看著劉幽求與李易說。
劉幽求:“跟我說就行,不用麻煩別人,我承認了。”
李日知:“……”
我看你一眼,我又沒說你,你難道不知道我啥意思?友盡!
“易弟,小孩子學習這些,以后做何生計?”
李隆基欣賞的節目,突然想起等孩子們長大干能什么。
“陛下所建的梨園便不錯,往后誰家取妻、喜喪、年節、慶生、聚會、迎客、送別,甚至閑著無聊到表演節目的地方看演出。”
李易把能想到的說出來,大唐沒有廣播,沒有電視,更找不到手機上網。
窮的時候,只能哼哼著不知道從哪學來的變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民歌小調。
為了剩油,天黑馬上睡覺。
夏天的時候七點來鐘天已經黑了,到翌日早五點多才亮,十個小時,倒是省糧。
待將來生活水平提高,總不能所有人都在家里點油燈看書,要娛樂。
這個時候需要專業的隊伍來支撐文化活動,到富貴人家表演節目就高雅一點,給泥腿子表演,怎么俗怎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