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吧?小易還有好東西沒拿出來,今天為徒弟,才愿意。”
姚崇盯著呢,他心思未放在南曲女子身上。
他壓低聲音與周圍的人說,意思是李易藏私,有東西不往外拿。
“是忘了,小易始終沒閑著,吃個串兒、喝個啤酒,還得研究國策。做爆米花的設備,屬于奇技婬巧。”
畢構幫李易說話,他希望李易多多出賺錢的主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何來奇技婬巧一說?夫事農事,國之本,凡所利之技,俱成器,遂農盡其用而少勞,又……”
魏知古不干了,你就想著讓李易給你弄錢,我工部不要技術啊?
他說話聲音比較大,周圍人都聽到了。
小丫頭扭頭看,咋還要打起來?陛下在呢,你們不給我師父面子?下次生病不管你們了哦!
“青黛,這個魏尚書所言‘夫事農事’中的‘夫’,意思有很多種。
用在句首,通常為介詞,可以說成‘比如’、‘在’、‘于’等理解。
放到句末,有時作語氣助詞,斯者如斯夫。
而‘夫事’的‘事’,是動詞,放在名詞前面。
若放在名詞后面,比如官職‘參軍事’,它則變成了名詞補充,也是名詞,起確定的作用。
‘參軍’可以是虛職,參軍事是實職。
有若同中書門下平章,這個就是虛的,換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實職,宰相了。
夫事農事這四個字,結構是介詞、動詞、名詞。
‘農事’為名詞,特指,若不特指,只有‘農’,而不加‘事’。”
李易畫著圖,還有閑心給大弟子講語文課。
李易說著有一絲悵然,曾經他在Q上免費教朋友的孩子,小學生。
一周時間可以讓孩子寫作文寫出來上千字,隨后他就不教作文,教詩詞和詩詞背后的故事。
教了七個多月,孩子考試,語文成績并沒有太大的提高。
孩子家長認為學了沒用,還搭人情,孩子更不愿意學,一天一個小時呢。
事情就結束了,跟朋友聯系也少。
過了三年,孩子上初中,突然在Q上說:叔叔,你以前教我的現在老師也教呢。
當時李易沒回,沒意義。
又過三年,孩子又一次在Q上說:叔叔,謝謝你當初教我的東西,現在太好用了,可是當時的資料都沒了,我還有一些不懂。
李易依舊不回,晚了,知道你要高考了,現在找我有什么用?
我還能像你小學寫作文一星期讓你寫出來一千字時的樣子,把你現在的語文成績某一方面突然拉起來?
做夢吧!層次不同,來不及。
你就算考上漢語言專業,你依舊會發現當初學的東西在那里。
曾經最大的錯誤就是免費,你當成負擔,你父母不懂得珍惜。
你認為一個小時難熬,我一個小時賺多少錢?我不賺錢,我睡覺不好嗎?
還是現在的徒弟好,在那里也拿個筆和本子列舉各種句子。
那認真的模樣,讓人覺得不好好教,都對不起孩子努力與信任。
“小易,你弄出來的東西能賺錢是不?”
畢構突然出聲,一句話把李易從回憶中拉回來,然后有種惡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