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走有路?”李日知不想回。
“有,到時候朝東是華清池方向,朝西為王興監事管的皇莊。有階梯的路,也有行車的盤山路。”
李易對此熟悉,說話的時候他抬一下手,指頭動了動。
跟在后面的郭子儀轉身打出一連串兒手勢,遠出暗中人影憧憧。
“走著繞路歸吧。”豆盧貴妃提議。
隊伍繼續看鵪鶉,此地養了一群又一群的鵪鶉。
鵪鶉不都長一樣,品種有差別,一代代加快繁殖,挑選其中好的。
通常兩個月能看出來,早下蛋,十幾天后下蛋量大,這樣的蛋受精了后再孵化。
其他的繼續養,看后期產蛋量,調整雌雄鵪鶉。
倒是不復雜,就是對比的試驗組太多,記錄的人累。
看一看,大家就走向北面,上臺階,有緩步臺,長的那個,緩步臺兩旁還有石頭長凳。
長凳附近放有矮的木頭杈子,用來臨時掛東西。
此時這條路上挑起了路燈,往常沒有,誰大晚上的跑這里來上下?即便要走,自己不會拎個煤油燈?
‘咕咕’‘喳喳’‘嚕嚕’‘嘟嘟’‘呱呱’‘喵~~’
似乎是人多打破了寧靜,鳥叫聲和動物的聲音此起彼伏。
“晚上倒是熱鬧。”劉幽求笑著說。
“也可以冷清,這不是讓諸位走得更舒心嘛!”李易跟著笑。
所有的聲音俱是羽林飛騎故意發出來,學得惟妙惟肖。
“師父,那咋還有蛤蟆的動靜呢?”小丫頭聽一聽,發現不對呀。
“林蛙,一會兒就沒了,估計是有幾只看錯了日子。”
李易強行解釋,現在的季節林蛙不在山上。
果然,他說完,再沒有蛤蟆的叫聲傳出。
“師父,回頭送它們幾張報紙,印日歷的那種。”小丫頭配合。
“成!”李易答應。
“哈哈哈~~”李隆基大笑起來,在李家莊子總是心情好。
……
睡了一個半時辰的覺,起來逛夜市的倭國南田家的人心情也不錯,他們努力地記,用鉛筆寫在筆記本上。
凡是有點學問的倭國人,都會寫大唐文字,包括一些隸書。
他們現在還未創造出完全屬于自己的文字,更多用‘上國’的。
南田家的人覺得學到了許多知識,不用看書,游覽一番便有所收獲。
他們沒吃晚飯,下午從‘加工廠’出來,直接找個棚子休息。
天黑后餓了,被喊起來,洗洗臉,去夜市。
晚上的長安城人稍微少了一些,路燈下還有人在讀書,蟲子飛舞于路燈周圍。
孟浩然依舊跟著,之前倭國人休息,他回莊子。
晚上帶媳婦兒和孩子出來,明天早上再回藍田縣。
折騰一趟的目的只為放松,輪班的話,他可以后天回去。
“孟郎,家中來信說讓回去把我入族譜的事辦了,回嗎?”韓襄客拉著兒子的手與孟浩然說。
“先不回,待我再升個官兒,把你的赦命提一品。”孟浩然在另一邊拉兒子的手,搖頭。
……
有能力的兄弟姐妹請回起點訂閱一下本書,農家鞠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