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消化方面,臭豆腐比腐乳效果更好。
另外還有很多辣醬、豆豉醬、海鮮干、醫用酒精、繃帶、紗布……
“酒精可不能喝,留給兄弟們用,用光,瓶子給送回去。”
張知運拿起個裝酒精的玻璃瓶子,使勁吸吸氣,吸一鼻子臭豆腐味兒。
“是不是哪個裝臭豆腐的壇子碎了?”張知運疑惑地繼續吸氣兒。
“開一壇子,大家分分。”張嘉貞下巴揚揚,那里有個開口的小壇子。
“這壇子算你們的,我該分多少還得分多少。李易不會算賬,小壇子裝東西,用大壇子省壇子。”
張知運挑毛病,小壇子一個只能裝二百塊。
“后面有大壇子,一壇子五千塊,不方便往外夾,專門給的扁長竹夾子,可分裝在小壇子中放到各隊里。”
張嘉貞在張知運到來前已經點過貨,分給橫野軍四分之一,自己的天兵軍留四分之一。
其他的腐乳和臭豆腐用來和突厥那里的部落交換情報和東西,一點點給。
“大壇子不好搬運。”張知運說出一句應該挨打的話。
他拿起個竹筒方便粉絲,李家莊子冠名南曲比賽的那個。
竹筒里面有雞肉松、干蔥花、干白菜、咸豆干,用線扎口的小油紙包的醋、醬油。
這玩意兒用涼水能泡,只要確定水沒問題,吃著就沒問題。
一個竹筒配十個紙包裝的粉絲,竹筒屬于器皿。
“上面有字,鐵血鑄邊關,百姓居長安。這個也有,披星戴月士不寐,怡然自得民酣然。字刻得有點丑。”
張知運想笑,偏偏笑不出來。
每個竹筒下面還有一行同樣丑的刻字,關依恩六歲、藍小度七歲……
顯然,竹筒上的字是小孩子們刻出來,有的字明顯多了筆畫。
“刻五個李家莊子給一錢,一個月最多刻十個,刻的時候告訴孩子為誰而刻,因為什么。”
張嘉貞說著遞過去一封信,信上寫了情況。
張知運接過信,不急著看:“李易果然厲害,兄弟們知道后,哪個敢不拼命?”
“不然也要拼命,只有戰死的唐兵,沒有跪下的降夫。
咱們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武器好,要么全軍死絕,要么勝利。
回去把你橫野軍的望遠鏡拿回來,李家莊子給了新的望遠鏡,更好用。”
張嘉貞拿起個望遠鏡給對方。
張知運舉起來看:“更遠、更清晰,李家莊子工匠千金難求。”
“信中說新一代的母機制造出來,用母機制作的一代機,趕上原來的母機,工藝提高。”
張嘉貞現在知道啥是母機,跟雞沒有任何關系。
“子彈呢?我們需要子彈,兄弟們出去打獵練手,打敵人時才能快速消滅。”
張知運四處踅摸,尋找紙殼彈。
將士們訓練,說是小孩子拿上槍也能打敵人,實際情況交戰過程中,更準的話能夠保命和殺敵。
隊伍中輪換著實彈射擊,其他人繼續練弓弩。
弓弩的箭同樣有損耗,前面總接觸獵物和地,不夠鋒利,后面的羽毛會變形、脫落。
軍隊中有工匠負責制造與維修,再管兵部要東西。
現在制造的少了,多為修理,距離長安近,大量的物資送過來。
以前張知運不敢開口要東西,朝廷也沒錢,如今李家莊子負責后勤,那就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