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情那個好啊,易弟果然還是易弟,有問必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叔叔你找我?”李隆基身后突然傳來永穆公主的聲音。
她稱呼李隆基為叔叔,李易在不遠處,她比較敬業。
“你何時來的?”李隆基嚇一‘拘靈’。
“早來啦!聽李郎給大家講課。”永穆公主甜甜笑著。
“我就是讓人叫你過來看你的李郎。”李隆基松口氣。
“多謝叔叔,李郎一直就是這樣呢,當初螞蟻和蜜蜂什么的事情,我泡溫泉就覺得有意思。”
永穆公主回憶起她第一次見李易時的情形,霧氣蒙蒙的,祖父把自己帶去。
第二次見面就是看大熊貓了,李郎當時像變了個人一樣。
現在才發現,李郎就是這個樣子。
“以前沒有養過的,一次不要養太多,十來只,先看看產蛋量……”
李易繼續講,大唐海邊的百姓知識獲取渠道少,大字不識一個的情況屬于正常。
每天打漁,網泡久了曬網,壞了修補上,要是有兩套網輪換著出還用,說明日子好過了。
再嫁人或娶媳婦兒,生孩子,孩子長大繼續重復。
要說夢想,他們有,只是不知道該怎么改變。
現在有棉麻混紡的漁網,更結實,幫著羽林飛騎干活,額外賺到錢。
再聽羽林飛騎介紹許多情況,看報紙努力跟羽林飛騎學認字。
他們便決定要從哪個方面開始突破,正好過來送東西。
李易明白,沿海地方的人全去曬鹽不現實,養殖業不錯。
“有能力的人還是要養……羊,另外今年冬天起大棚,蔬菜必須保證一年四季常有。因為將來……”
李易說未來的發展,鐵軌修過去,海州屬于港口。
夷商或大唐出海的商人乘船到海州裝卸貨更方便,他們需要食宿,并且帶上青菜等東西再出海。
海州的百姓在第一產業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更多地參與到第三產業當中。
如果碼頭等地需要商品再加工,則是手工業跟著起來,第二產業需求增加。
李易要說清楚:“咱們的好日子要來了,需求、供給、物流,就是買東西的、賣東西的和運東西的,屬于完整的一個圈……”
李易告訴百姓,你們得準備了,打漁要用大船。
湊錢造船,或者李家莊子、朝廷給貸款,利息低,甚至不收利息。
不要因為生產工具的原因而浪費勞動力,不要怕借錢,還不上的話,會進行評估,確實跟你們主觀意圖無關,那么就減免。
李易翻來覆去地說,把一件事情從各個角度都說一遍,不然百姓有聽不懂的。
畢構等人就聽煩了,你李易碎碎叨叨的,用語簡潔一些不行嗎?
“所以現在咱們回去跟家里人商量,是養鴨子,還是蓋大棚,或者是養羊,盡量不要管別人借錢,李家莊子錢多。”
李易強調借貸的事情,擔心百姓借了別人的高利貸,最后把家產給弄沒了。
和李家莊子借錢,還不上,李家莊子派人過去看情況,是故意的,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
前者要收拾,后者想辦法再借一筆,教他,等賺了錢慢慢還。